《盐铁论》崇礼第三十七原文及翻译
豆豆 2025-09-03 10:23:23 18人已围观
【原文】
大夫曰:“饰几杖,修樽俎,为宾,非为主也。炫耀奇怪,所以陈四夷,非为民也。夫家人有客,尚有倡优奇变之乐,而况县官乎?故列羽旄,陈戎马,所以示威武,奇虫珍怪,所以示怀广远、明盛德,远国莫不至也。”
【译文】
大夫说:“装饰茶几手杖,整治酒器食具,是为了招待宾客,并非为了主人自己。展示珍奇异物,是用来陈列给四方异族观看,并非为了百姓。普通人家有客人来访,尚且会准备倡优杂技等娱乐节目,更何况朝廷呢?所以陈列羽旌旄旗,展示兵马车驾,是用来显示威武力;陈列奇兽珍宝,是用来显示胸怀广远、昭示盛德,这样远方的国家没有不来归附的。”
【注释】
饰:装饰
几杖:茶几和手杖(敬老之物)
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
炫耀:展示
奇怪:珍奇异物
四夷:四方少数民族
倡优:乐舞杂技艺人
县官:指朝廷/官府
羽旄:用羽毛和牦牛尾装饰的旗帜
戎马:战马/军事装备
怀广远:胸怀宽广远大
【原文】
贤良曰:“王者崇礼施德,上仁义而贱怪力,故圣人绝而不言。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不可弃也。’今万方绝国之君奉贽献者,怀天子之盛德,而欲观中国之礼仪,故设明堂、辟雍以示之,扬干戚、昭雅、颂以风之。今乃以玩好不用之器,奇虫不畜之兽,角抵诸戏,炫耀之物陈夸之,殆与周公之待远方殊。”
【译文】
贤良说:“王者尊崇礼制施行德政,推崇仁义而轻视怪力乱神,所以圣人对这些避而不谈。孔子说:‘言语忠诚信实,行为敦厚恭敬,即使在蛮貊异邦也不能抛弃。’如今各方遥远国家的君主带着礼物来朝献,是感怀天子的盛德,想要观摩中原的礼仪。因此应该设立明堂、辟雍来展示礼制,挥动盾斧、昭示雅颂之乐来教化他们。现在却用玩赏无用的器物、不应豢养的奇兽,以及角抵杂耍等炫示之物来陈列夸耀,这恐怕与周公接待远方来客的方式大不相同了。”
【注释】
上:通“尚”,推崇
贱:轻视
怪力:怪异和勇力(出自《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
绝国:极其遥远的国家
奉贽献:带着礼物进献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之所
辟雍:西周时的皇家学宫
干戚:盾与斧(古代武舞道具)
雅颂:朝廷正乐
角抵:古代角力杂技戏
【原文】
昔周公处谦以卑士,执礼以治天下,辞越裳之贽,见恭让之礼也;既,与入文王之庙,是见大孝之礼也。目睹威仪干戚之容,耳听清歌雅、颂之声,心充至德,欣然以归,此四夷所以慕义内附,非重译狄鞮来观猛兽熊罴也。
【译文】
昔日周公以谦卑态度礼待士人,遵循礼制治理天下,谢绝越裳氏进献的厚礼,展现的是恭敬谦让之礼;随后带他们参观文王庙宇,展示的是尊崇孝道之礼。他们亲眼目睹威仪赫赫的干戚之舞,耳闻清越雅正的颂歌之声,内心充满对至高德行的敬仰,欣然归去。这才是四方异族因仰慕道义而归附的原因,并非通过翻译官来看猛兽熊罴之类的表演。
【注释】
卑士:谦卑对待士人
越裳:古南海国名(曾献白雉于周公)
重译:经过多次翻译
狄鞮:古代翻译西方民族语言的人
【原文】
夫犀象兕虎,南夷之所多也;骡驴馲驼,北狄之常畜也。中国所鲜,外国贱之,南越以孔雀珥门户,昆山之旁,以玉璞抵乌鹊。今贵人之所贱,珍人之所饶,非所以厚中国,明盛德也。
【译文】
犀牛大象兕虎,是南夷地区常见之物;骡驴骆驼,是北狄经常蓄养的牲畜。中原稀缺的东西,在外国却被轻视——南越人用孔雀羽毛装饰门户,昆仑山附近的人用玉原石驱赶乌鹊。如今却珍视别国轻视之物,看重别国富余之物,这并非有利于增强中原威望、彰明盛德的做法。
【注释】
兕:雌性犀牛
馲驼:骆驼
珥:装饰
昆山:昆仑山
玉璞:未雕琢的玉石
抵:投掷驱赶
【原文】
隋、和,世之名宝也,而不能安危存亡。故喻德示威,惟贤臣良相,不在犬马珍怪。是以圣王以贤为宝,不以珠玉为宝。昔晏子修之樽俎之间,而折冲乎千里;不能者,虽隋、和满箧,无益于存亡。”
【译文】
隋侯珠、和氏璧是世间公认的珍宝,却不能决定国家的安危存亡。因此彰显德政、展示威仪,只能依靠贤臣良相,而不在于犬马珍怪。所以圣明的君王以贤才为宝,不以珠玉为宝。昔日晏子在酒宴之间修明礼制,就能在千里之外击退敌军;无能之人即使拥有满箱的隋侯珠、和氏璧,也对存亡毫无益处。”
【注释】
隋和:隋侯珠与和氏璧
折冲:击退敌军
箧:箱子
【原文】
大夫曰:“晏子相齐三君,崔庆无道,劫其君,乱其国,灵公国围;庄公弒死;景公之时,晋人来攻,取垂都,举临菑,边邑削,城郭焚,宫室隳,宝器尽,何冲之所能折乎?由此观之:贤良所言,贤人为宝,则损益无轻重也。”
【译文】
大夫说:“晏子辅佐齐国三代君主时,崔杼庆封横行无道,劫持君主祸乱国家:灵公时国都被围;庄公遭弑杀而死;景公时晋军来攻,夺取垂都,攻克临淄,边境城邑被割占,城墙被焚毁,宫室坍塌,宝器尽失——这时晏子的‘折冲’又体现在哪里呢?由此可见,贤良所说的‘以贤人为宝’,其实对国家的损益并无足轻重。”
【注释】
相:辅佐
崔庆:崔杼与庆封(齐国权臣)
弒:臣杀君
垂都/临菑:齐国地名
隳:毁坏
【原文】
贤良曰:“管仲去鲁入齐,齐霸鲁削,非持其众而归齐也。伍子胥挟弓干阖闾,破楚入郢,非负其兵而适吴也。故贤者所在国重,所去国轻。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侧席;虞有宫之奇,晋献不寐。夫贤臣所在,辟除开塞者亦远矣。故春秋曰:‘山有虎豹,葵藿为之不采;国有贤士,边境为之不害’也。”
【译文】
贤良说:“管仲离开鲁国投奔齐国后,齐国称霸而鲁国衰败,并非因为他带着民众归齐;伍子胥带着弓剑投效阖闾,助吴攻破楚国郢都,也并非因为他携带军队去吴国。所以贤才所在的国家地位重要,失去贤才的国家就会变轻。楚国有子玉得臣时,晋文公忧惧得坐不安席;虞国有宫之奇时,晋献公焦虑得夜不能寐。贤臣所能起到的排除障碍、开拓困境的作用是深远的。所以《春秋》说:‘山中有虎豹,野菜因此无人采摘;国家有贤士,边境因此不受侵害。’”
【注释】
干:求见/投效
郢:楚国都城
侧席:侧身而坐(形容不安)
不寐:睡不着觉
辟除开塞:排除障碍打通闭塞
葵藿:野菜
全文主要内容总结:该篇章通过大夫与贤良关于“展示珍玩异兽能否彰显国家威德”的辩论,反映了西汉时期对国家治理根本在于“贤才”还是“物质炫耀”的不同政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