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阅读笔记 >  文章详情

《盐铁论》箴石第三十一原文及翻译

豆豆   2025-05-16 15:23:45   208人已围观

【原文】

丞相曰:“吾闻诸郑长者曰:‘君子正颜色,则远暴嫚;出辞气,则远鄙倍矣。’故言可述,行可则。此有司夙昔所愿睹也。若夫剑客论、博奕辩,盛色而相苏,立权以不相假,使有司不能取贤良之议,而贤良、文学被不逊之名,窃为诸生不取也。公孙龙有言:‘论之为道辩,故不可以不属意,属意相宽,相宽其归争,争而不让,则入于鄙。’今有司以不仁,又蒙素餐,无以更责雪耻矣。县官所招举贤良、文学,而及亲民伟仕,亦未见其能用箴石而医百姓之疾也。”


【译文】

丞相说:“我听说郑长者说过:‘君子端正脸色,就能远离暴虐和轻慢;注意言辞语气,就能远离粗鄙和背理。’所以言论可以传述,行为可以效法。这是官员们一直希望看到的。至于像剑客那样的争论、博弈的辩论,脸色严厉地相互对抗,树立权威互不相让,使得官员不能采纳贤良的建议,而贤良、文学之士背上不谦逊的恶名,我私下认为诸位学生不应该这样做。公孙龙说过:‘辩论作为一种方法,所以不能不注意,注意了却相互宽容,相互宽容最终会导致争论,争论而不让步,就会陷入粗鄙。’现在官员们因为不仁,又白白享受俸禄,没有办法再责备别人或洗刷耻辱了。朝廷所招聘举荐的贤良、文学之士,以及亲近百姓的优秀官员,也没有看到他们能用针石来医治百姓的疾苦。”


【注释】
正颜色:端正容色。
暴嫚:暴虐轻慢。
辞气:言辞语气。
鄙倍:粗鄙背理。
有司:官员。
夙昔:往日,一直。
剑客论:像剑客一样的争论。
博奕辩:博弈辩论。
盛色:严厉脸色。
相苏:相互对抗。
立权:树立权威。
不相假:互不相让。
不逊:不谦逊。
公孙龙:战国时期哲学家。
属意:注意。
相宽:相互宽容。
归争:最终导致争论。
不仁:不仁爱。
素餐:白白吃饭,指无功受禄。
更责:再责备。
雪耻:洗刷耻辱。
招举:招聘举荐。
亲民伟仕:亲近百姓的优秀官员。
箴石:针石,比喻治国方法。


【原文】

贤良曰:“贾生有言:‘恳言则辞浅而不入,深言则逆耳而失指。’故曰:‘谈何容易。’谈且不易,而况行之乎?此胡建所以不得其死,而吴得几不免于患也。语曰:‘五盗执一良人,枉木恶直绳。’今欲下箴石,通关鬲,则恐有盛、胡之累,怀箴橐艾,则被不工之名。‘狼跋其胡,载踕其尾。’君子之路,行止之道固狭耳。此子石所以叹息也。”


【译文】

贤良说:“贾生说过:‘恳切的话言辞浅显却不能被接受,深刻的话逆耳而失去主旨。’所以说:‘说话不容易。’说话尚且不容易,更何况实行呢?这就是胡建不得好死的原因,而吴得几乎不免于灾祸。俗话说:‘五个盗贼抓住一个好人,弯曲的木头厌恶直的墨绳。’现在想用针石治病,打通关节,就恐怕有盛、胡那样的牵累;怀着针和艾草,就背上不擅长的恶名。‘狼前进踩到自己的胡,后退踩到自己的尾。’君子的道路,行动和停止的方法本来就狭窄。这就是子石叹息的原因。”


【注释】
贾生:指贾谊。
恳言:恳切之言。
辞浅:言辞浅显。
不入:不被接受。
深言:深刻之言。
逆耳:刺耳。
失指:失去主旨。
谈何容易:说话不容易。
胡建:汉代人物,因直谏而死。
不得其死:不得好死。
吴得:可能指吴国得事,具体不详。
免于患:免于灾祸。
语曰:俗话说。
五盗:五个盗贼。
执:抓住。
良人:好人。
枉木:弯曲的木头。
恶:厌恶。
直绳:直的墨绳。
下箴石:用针石治病。
通关鬲:打通关节。
盛、胡之累:盛、胡那样的牵累。
怀箴橐艾:怀着针和艾草。
不工:不擅长。
狼跋其胡:狼踩到自己的胡。
载踕其尾:狼踩到自己的尾。
君子之路:君子的道路。
行止之道:行动停止的方法。
子石:可能指公孙龙或其他智者。



全文主要内容总结:这段对话是丞相和贤良关于言论行为与治国之道的辩论,丞相批评贤良的争论方式不当,贤良则强调直言进谏的困难与风险。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5-08-31 15: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