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阅读笔记 >  文章详情

《盐铁论》园池第十三原文及翻译

豆豆   2025-04-28 18:49:21   190人已围观

【原文】

大夫曰:"诸侯以国为家,其忧在内。天子以八极为境,其虑在外。故宇小者用菲,功巨者用大。是以县官开园池,总山海,致利以助贡赋,修沟渠,立诸农,广田牧,盛苑囿。太仆、水衡、少府、大农,岁课诸入田牧之利,池苑之假,及北边置任田官,以赡诸用,而犹未足。今欲罢之,绝其源,杜其流,上下俱殚,困乏之应也,虽好省事节用,如之何其可也?"


【译文】

大夫说:“诸侯把封国当作自己的家,他们的忧虑主要在封国之内。天子以八方极远之地为疆界,他的思虑主要在国境之外。所以疆域小的花费就少,功业大的花费就大。因此,朝廷(县官)开辟皇家园林池塘,统一管理山海资源,获取收益来补充税收和贡赋;修筑沟渠,设立各类农官,扩大农田和牧场,兴盛皇家苑囿。太仆、水衡、少府、大农令这些机构,每年征收来自农田、牧场的收益,出租池塘、苑囿的收入,以及在北方边境设置屯田官员(所获收入),用来供给各项开支,但这样还不够用。如今想要废除这些措施,断绝收入的来源,堵塞收入的渠道,那么上上下下都会耗尽财力物力,这是导致困乏的必然结果。虽然你们喜好省事节俭,但这怎么行得通呢?”


【注释】

八极: 指八方最远的地方,即整个天下。

宇: 疆域,国土。

菲: 微薄,少。

县官: 汉代对朝廷、官府的称呼,这里指中央政府或皇帝。

总: 总管,垄断。

山海: 指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

致利: 获取利润。

贡赋: 地方向中央缴纳的土特产和赋税。

立诸农: 设立各种管理农业的官职或机构。

田牧: 农田和牧场。

苑囿: 皇家园林,畜养禽兽、种植花木以供帝王贵族游猎的地方。

太仆、水衡、少府、大农: 均为汉代掌管皇家财政、山林池泽、税收、国库等的中央机构或官职。

岁课: 每年征收(赋税或租金)。

假: 租赁,出租。

北边置任田官: 在北方边境设置管理屯田的官员(屯田所得收入也归朝廷)。

赡: 供给,满足。

罢: 废除,取消。

绝其源,杜其流: 断绝它的来源,堵塞它的水流。比喻断绝收入来源。

殚: 尽,枯竭。

困乏: 贫困匮乏。

应: 结果,效应。

好: 喜好。

省事节用: 减少事务,节约开支。

如之何其可也: 这怎么可以呢?

 
【原文】

文学曰:"古者,制地足以养民,民足以承其上。千乘之国,百里之地,公侯伯子男,各充其求赡其欲。秦兼万国之地,有四海之富,而意不赡,非宇小而用菲,嗜欲多而下不堪其求也。语曰:'厨有腐肉,国有饥民,厩有肥马,路有餧人。'今狗马之养,虫兽之食,岂特腐肉肥马之费哉!无用之官,不急之作,服淫侈之变,无功而衣食县官者众,是以上不足而下困乏也。今不减除其本而欲赡其末,设机利,造田畜,与百姓争荐草,与商贾争市利,非所以明主德而相国家也。夫男耕女绩,天下之大业也。故古者分地而处之,制田亩而事之。是以业无不食之地,国无乏作之民。今县官之多张苑囿、公田、池泽,公家有鄣假之名,而利归权家。三辅迫近于山、河,地狭人众,四方并凑,粟米薪菜,不能相赡。公田转假,桑榆菜果不殖,地力不尽。愚以为非。先帝之开苑囿、池苑,可赋归之于民,县官租税而已。假税殊名,其实一也。夫如是,匹夫之力,尽于南亩,匹妇之力,尽于麻枲。田野辟,麻枲治,则上下俱衍,何困乏之有矣?"


【译文】

文学之士说:“古时候,分配的土地足够养活百姓,百姓也足够供奉他们的君主。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方圆百里的土地,公、侯、伯、子、男各级贵族,都能满足各自的需求和欲望。秦国兼并了众多国家的土地,拥有天下的财富,却仍感不足,这不是因为疆域小、花费少,而是因为(统治者)嗜好欲望太多,下面的百姓承受不了他们的索取啊!

俗话说:‘厨房里有腐烂的肉,国家却有饥饿的百姓;马厩里有肥壮的马,路边却有饿倒的人。’如今(朝廷)饲养狗马、喂养虫兽的花费,岂止是腐烂的肉、肥壮的马那点费用啊!还有那些无用的官吏,不急需的工程,追求奇装异服奢侈享乐的变化,以及那些没有功劳却靠官府(县官)供养衣食的人太多了,这就是上面(朝廷)用度不足、下面(百姓)困乏的原因。现在不减少和消除这些根本问题(指奢侈浪费和无用之人),却想满足那些次要的开支(指国家用度),设置谋利的机构,经营官田和畜牧业,与百姓争夺水草(资源),与商人争夺市场利润,这可不是用来彰明君主德政、治理国家的方法啊!

男耕女织,是天下的根本大业。所以古时候,政府分配土地让百姓居住,规定田亩让他们耕种。因此,百姓没有不能养活自己的土地,国家没有缺乏劳作的百姓。如今朝廷(县官)大肆扩张苑囿、公田、池泽,官府虽有‘鄣假’(垄断出租)的名义,但利益都落入了权贵之家。三辅地区(京畿之地)靠近山河,土地狭窄人口众多,四面八方的人都聚集到这里,粮食柴草蔬菜等,都不能满足需求。公田转手出租(给豪强),桑树榆树蔬菜瓜果无法种植,土地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先帝(指汉武帝)开辟的苑囿、池苑,可以分配给百姓耕种,朝廷只收租税就行了。官府的‘假税’(租赁税)和(给百姓后征收的)‘租税’名称不同,实质是一样的。如果这样做了,那么男子的劳力,都会用在农田上;女子的劳力,都会用在纺织上。田野开垦出来,麻葛纺织好,那么上下(朝廷和百姓)都会富足,哪里还会有困乏呢?”


【注释】

制地: 分配、规划土地。

承其上: 供奉他们的君主。

千乘之国: 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指较大的诸侯国。

公侯伯子男: 周代五等爵位。

充其求赡其欲: 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欲望。

兼: 兼并。

意不赡: 心意(觉得)不满足。

嗜欲: 嗜好和欲望。

不堪: 不能承受。

厨有腐肉...路有餧人: 引用的俗语,形容社会贫富悬殊,统治者奢侈浪费而百姓饥寒交迫。餧:同“馁”,饥饿。

岂特: 岂止,难道仅仅是。

不急之作: 不急需的工程。

服淫侈之变: 追求奇装异服奢侈享乐的变化(风气)。

无功而衣食县官者: 没有功劳却靠朝廷(县官)供养衣食的人(指冗官、食客等)。

本: 根本(指奢侈浪费、冗员等问题)。

末: 末节(指国家正常开支)。

设机利: 设置谋取利益的机构(指盐铁官营等)。

造田畜: 经营官田和畜牧业(如屯田、公田、官营牧场)。

争荐草: 争夺水草(资源)。荐:草席,引申为草。

争市利: 争夺市场利润(指官营商业与民争利)。

明主德: 彰明君主的德政。

相国家: 辅佐治理国家。

男耕女绩: 男子耕种田地,女子纺织麻葛(绩:缉麻线)。绩:纺织。

分地而处之: 分配土地让百姓定居。

制田亩而事之: 规定田亩让他们耕种。

业无不食之地: 百姓没有不能养活自己的土地(即人人有地种,有饭吃)。

乏作之民: 缺乏劳作的百姓(即没有失业的人)。

张: 扩张,扩大。

公田: 属于官府所有的田地。

鄣假: 汉代术语,指官府垄断山林池泽等自然资源,然后出租给百姓,收取租金。“鄣”有垄断、障蔽之意,“假”即出租。

权家: 权贵之家,豪强。

三辅: 汉代京畿地区,由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行政区域组成。

迫近: 靠近。

并凑: 聚集。

粟米薪菜: 粮食柴草蔬菜。

相赡: 互相供给,满足需求。

转假: 转手出租(指官府将公田租给豪强,豪强再转租给农民)。

殖: 种植,生长。

地力: 土地的生产潜力。

愚: 我(谦称)。

赋归之于民: (把土地)分配给百姓(耕种)。赋:给予,分配。

县官租税而已: 朝廷只收取租税就行了。

假税殊名,其实一也: (官府的)‘假税’(租赁税)和(给百姓后征收的)‘租税’名称不同,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国家收入)。

匹夫: 男子。

南亩: 泛指农田(古人田亩多向南开辟)。

匹妇: 女子。

麻枲: 麻类植物,泛指纺织原料和纺织劳作。枲:大麻的雄株,也泛指麻。

田野辟: 田野开垦出来。

麻枲治: 麻葛纺织处理好。

俱衍: 都富足。衍:富足,丰盛。

何困乏之有: 哪里还会有困乏呢?(反问句,表示不会困乏)


 
【原文】
大夫默然,视其丞相、御史。


【译文】

大夫听了之后沉默不语,目光看向丞相和御史大夫。


【注释】

默然: 沉默不语的样子。

视: 看。

丞相、御史: 指参加盐铁会议的丞相(田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桑弘羊是“大夫”一派的主要代表。这里大夫(发言者)被文学驳斥后无言以对,看向自己的上司寻求支持或示意。


《盐铁论·园池第十三》是西汉桓宽根据盐铁会议记录整理的著作,主要围绕国家是否应控制山林川泽(园池)资源展开辩论。本章核心内容是贤良文学派与御史大夫桑弘羊一派关于国家垄断经营山林川泽(包括矿产、渔业、林业等资源)的利弊之争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5-08-13 23: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