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复古第六原文及翻译
豆豆 2024-05-04 23:19:40 797人已围观
【汉】桓宽
【原文】
大夫曰:"故扇水都尉彭祖宁归,言:'盐、铁令品,令品甚明。卒徒衣食县官,作铸铁器,给用甚众,无妨于民。而吏或不良,禁令不行,故民烦苦之。'令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幷兼之路也。古者,名山大泽不以封,为下之专利也。山海之利,广泽之畜,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司农,以佐助百姓。浮食奇民,好欲擅山海之货,以致富业,役利细民,故沮事议者众。铁器兵刃,天下之大用也,非众庶所宜事也。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今者,广进贤之途,练择守尉,不待去盐、铁而安民也。"
【译文】
大夫说: “前任扇水都尉彭祖宁回来后说:‘盐铁官营的法令条款非常明确。服劳役的士卒和刑徒的衣食由官府供给,他们铸造铁器,供应非常多,并没有妨害百姓。但是有些官吏不好,禁令得不到执行,所以百姓才感到烦恼困苦。’朝廷实行盐铁官营的总意图,并不只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更是为了巩固农业根本,抑制工商业,瓦解地方豪强的势力,禁止奢侈浪费,杜绝土地兼并和财富垄断的道路。
古时候,名山大泽不封给诸侯,就是为了防止臣下独占利益。山海的资源,广阔湖泽的出产,都是天地自然蕴藏的财富,按理都应属于皇室;但陛下不自私,把这些都划归大司农(国家财政机构),用来补助百姓。那些不从事生产的游民和不安分的人,总想独占山海资源,来聚敛财富,盘剥小民,所以阻挠这事、发表反对意见的人很多。
铁器兵器,是国家的重要物资,不是普通百姓所应该经营的。过去,豪强大族得以掌控山海资源,开采铁矿、鼓风冶铸,煮海水制盐。一家就聚集成百上千人,收留的大多是流放的人。这些人远离家乡,抛弃祖坟,依附豪强,聚集在深山僻泽之中,干着违法犯禁的勾当,结党营私,他们轻易犯法作乱的危害性也太大了!如今,朝廷广开选拔贤才的途径,精心挑选地方长官,不必取消盐铁官营,也能达到安定百姓的效果。”
【注释】
扇水都尉: 官职名,具体职责待考,可能是管理水利或某地军政的长官。
宁归: 平安归来。
令品: 法令条款、规章细则。
卒徒: 服役的士卒和刑徒。
县官: 指朝廷、官府。
给用: 供应、供给。
烦苦: 烦恼困苦。
令意: 朝廷的意图、政策的总目的。
总一: 统一管理、垄断。
利入: 财政收入、利润收入。
建本抑末: 本:农业。末:工商业。巩固农业根本,抑制工商业。
离朋党: 离:离散、瓦解。朋党:地方豪强势力集团。
禁淫侈: 淫:过度。侈:奢侈。禁止过分奢侈浪费。
绝幷兼: 绝:杜绝。幷兼:兼并土地、垄断财富。
不以封: 不(把名山大泽)封给诸侯。
专利: 独占利益。
少府: 汉代官署名,掌管皇室财政和山海池泽税收。
大司农: 汉代官署名,掌管国家财政、赋税、粮食等。
佐助: 帮助、补助。
浮食奇民: 浮食:不事生产、游手好闲的人。奇民:不守本分、钻营牟利的人。
擅: 独占、专有。
以致富业: 以:用来。致:获取、达到。富业:财富产业。用来聚敛财富。
役利细民: 役:役使、剥削。利:取利。细民:小民、百姓。剥削盘剥小民。
沮事议者: 沮:阻挠。事:指盐铁官营之事。议者:发表反对意见的人。阻挠此事并发表议论的人。
天下之大用: 国家最重要的物资。
众庶: 普通百姓。
豪强大家: 地方上有权势的大家族、大富豪。
管: 掌控、管理。
鼓铸: 鼓风冶铸(金属)。
放流人民: 流亡人口。
弃坟墓: 抛弃祖坟(指离开家乡)。
依倚: 依附、投靠。
奸伪之业: 违法犯禁的勾当。
遂朋党之权: 遂:成就、助长。朋党之权:结党营私的权力/势力。
轻为非: 轻:轻易、随便。为非:做坏事、犯法。
广进贤之途: 广开选拔贤才的途径。
练择: 精选、审慎选择。
守尉: 郡守(太守)和郡尉(都尉),指地方长官。
【原文】
文学曰:"扇水都尉所言,当时之权,一切之术也,不可以久行而传世,此非明王所以君国子民之道也。诗云:'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此诗人刺不通于王道,而善为权利者。孝武皇帝攘九夷,平百越,师旅数起,粮食不足。故立田官,置钱,入谷射官,救急赡不给。今陛下继大功之勤,养劳倦之民,此用麋鬻之时;公卿宜思所以安集百姓,致利除害,辅明主以仁义,修润洪业之道。明主即位以来,六年于兹,公卿无请减除不急之官,省罢机利之人。人权县太久,民良望于上。陛下宣圣德,昭明光,令郡国贤良、文学之士,乘传诣公车,议五帝、三王之道,六艺之风,册陈安危利害之分,指意粲然。今公卿辨议,未有所定,此所谓守小节而遗大体,抱小利而忘大利者也。"
【译文】
文学说: “扇水都尉所说的,只是权宜之计,是临时性的措施,不能长久施行并传之后世,这不是圣明君主治理国家、养育万民的正道。《诗经》上说:‘可悲那些谋划国策的人,不效法先贤,不遵循大道,只听信浅近的言论。’这是诗人讽刺那些不懂王道,却擅长玩弄权术、谋取利益的人。
孝武皇帝(汉武帝)驱逐九夷,平定百越,军队多次出征,粮食供应不足。所以设立了管理农业的官员,发行货币,允许用粮食买官,以解救急难,供应不足。如今陛下继承武帝的巨大功业,要休养疲惫的百姓,这正是需要给予安抚和救济的时候;公卿大臣们应该考虑如何安抚聚集百姓,兴利除害,用仁义来辅佐明主,完善和巩固宏伟的基业。明主(指昭帝)即位到现在已经六年了,公卿们没有请求裁减不必要的官员,罢免那些专谋私利的人。权力在地方上把持太久,善良的百姓都在盼望朝廷。陛下弘扬圣德,光辉普照,命令各郡国推举的贤良、文学,乘驿车到京城(乘传诣公车),议论五帝三王的治国之道,六经的教化,上书陈述安危利害的关键,旨意非常明确。如今公卿们的辩论,还没有定论,这正是所谓的拘泥小节而忽略了大局,贪图小利而忘记了大利。”
【注释】
当时之权: 权:权宜之计。适应当时情况的权宜之计。
一切之术: 一切:临时、权宜。术:方法、策略。临时性的策略。
君国子民: 君:统治。子:养育、爱民如子。治理国家、养育万民。
为犹: 犹:谋划、计策。谋划国策(的人)。
匪先民是程: 匪:同“非”。先民:古代圣贤。程:效法、遵循。不效法古代圣贤。
匪大犹是经: 大犹:大道、常理。经:遵循、奉行。不遵循根本大道。
维迩言是听: 维:只。迩言:浅近的言论、身边人的话。只听信浅近的言论。
刺: 讽刺。
不通于王道: 不通晓、不懂得王道(儒家理想的治国之道)。
善为权利: 善:擅长。为:做、玩弄。权:权术。利:利益。擅长玩弄权术谋取利益。
攘: 驱逐、排除。
师旅: 军队。
田官: 管理农业的官员(如搜粟都尉等)。
置钱: 发行货币(如铸五铢钱)。
入谷射官: 射:求取。允许缴纳粮食来换取官职。
救急赡不给: 赡:供给、满足。给:充足。解救急难,供应不足。
继大功之勤: 继承(武帝)巨大功业的辛劳。
劳倦之民: 疲惫的百姓。
用麋鬻之时: 麋:通“糜”,粥。鬻:通“粥”。用粥饭赈济(比喻需要休养抚慰)的时候。
安集: 安抚聚集(使百姓安定)。
致利除害: 兴利除害。
修润洪业: 修:完善。润:润色、增益。洪业:宏伟的基业。完善巩固宏伟的基业。
省罢: 省:裁减。罢:罢免。
机利之人: 机:机巧、投机。利:谋利。投机取巧、专谋私利的人。
人权县太久: 人:指官吏或地方势力。权:权力。县:同“悬”,把持。太久:时间过长。官吏/地方势力把持权力太久。
民良: 善良的百姓。
望于上: 上:朝廷。盼望朝廷(有所作为)。
宣圣德: 宣:宣扬、弘扬。圣德:圣明的恩德。
昭明光: 昭:显示。明光:光辉。光辉普照。
乘传诣公车: 传:驿车。诣:到。公车:汉代官署名,负责接待上书或被征召者。乘驿车到公车署报到。
六艺: 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册陈: 册:上书。陈:陈述。上书陈述。
安危利害之分: 安:安全。危:危险。利:好处。害:害处。分:关键、区别。国家安危、政策利害的关键所在。
指意粲然: 指意:旨意、意图。粲然:鲜明、清楚。旨意非常明确。
辨议: 辩论、商议。
守小节而遗大体: 拘泥小节而忽略大局。
抱小利而忘大利: 贪图小利而忘记大利。
【原文】
大夫曰:"宇栋之内,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穷夫否妇,不知国家之虑;负荷之商,不知猗顿之富。先帝计外国之利,料胡、越之兵,兵敌弱而易制,用力少而功大,故因势变以主四夷,地滨山海,以属长城,北略河外,开路匈奴之乡,功未卒。盖文王受命伐崇,作吧于丰;武王继之,载尸以行,破商擒纣,遂成王业。曹沬弃三北之耻,而复侵地;管仲负当世之累,而立霸功。故志大者遗小,用权者离俗。有司思师望之计,遂先帝之业,志在绝胡、貉,擒单于,故未遑扣扃之义,而录拘儒之论。"
【译文】
大夫说: “屋檐下的燕雀,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大;枯井里的青蛙,不知道江海有多辽阔;穷困的男女,不知道国家的大计;挑担的小商贩,不知道大富豪猗顿的财富。
先帝(汉武帝)计算着征服外族的好处,估量着胡、越的兵力,认为敌人力量弱而容易制服,费力少而功效大,所以根据形势变化来制服四方外族,在靠近山海的地方建立行政区域,向北攻取河套以外地区,打通通往匈奴腹地的道路,但这功业还没有最终完成。
就像周文王受天命讨伐崇国(盖文王受命伐崇),在丰地建立都城;周武王继承大业,载着文王的灵柩出征,打败商朝擒获纣王,最终成就了王业。曹沫忍受了三次战败逃跑的耻辱,最终夺回了被侵占的土地;管仲背负着当世的非议,却建立了称霸的功业。所以志向远大的人不计较小事,善于权变的人不同于流俗。主管官员(有司)考虑着像姜太公那样的谋略,要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志在消灭胡人、貉人,擒获匈奴单于,所以没空去讲究闭门谢客、清静无为的礼法,而去采纳你们这些拘泥固执的儒生的议论。”
【注释】
宇栋: 屋檐和栋梁,指房屋。
坎井: 浅井、废井。
穷夫否妇: 穷:贫困。夫:男子。否 (pǐ):困厄、不顺。妇:妇女。指穷困潦倒的男女。
负荷之商: 负:背。荷:扛、担。商:商人。指挑担贩卖的小商人。
猗顿: 战国时著名大富豪。
料: 估量、计算。
兵敌: 敌兵。
因势变: 根据形势变化(采取行动)。
主四夷: 主:制服、主宰。四夷:四方少数民族。
滨: 靠近、临近。
以属长城: 属:连接、归属。划归长城沿线的行政区域管辖。
略: 攻取、占领。
河外: 指黄河河套以南地区(或具体指河南地)。
开路: 开辟道路。
功未卒: 卒:完成。功业没有最终完成。
受命: 承受天命(指称王)。
作吧于丰: 吧:通“邑”,城邑。丰:地名,周文王所建都城。在丰地建立都城。
载尸以行: 尸:灵柩(指周文王的灵柩)。周武王载文王灵柩伐纣。
曹沬: 春秋时鲁国将领,曾三战三败,后趁齐桓公与鲁庄公会盟时劫持桓公,迫使齐国归还侵占的鲁国土地。
弃三北之耻: 北:败北、失败。忍受三次战败的耻辱。
管仲: 春秋时齐国名相,辅佐齐桓公称霸。早年曾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桓公)争位,是桓公政敌。
负当世之累: 负:背负。当世:当时。累:非议、指责。背负着当时人们的非议指责。
立霸功: 建立称霸的功业。
遗小: 遗:忽略、放弃。忽略小事。
用权者离俗: 权:权变、变通。离:不同于、超越。俗:世俗常规。善于权变的人不拘泥于世俗常规。
有司: 主管官员、有关部门。
师望: 指姜太公(吕尚,号太公望),周文王、武王的谋臣。
遂: 完成、成就。
绝胡、貉: 绝:消灭。胡:匈奴。貉 (mò):通“貊”,古代东北方少数民族。
擒单于: 单于:匈奴首领。
未遑: 遑:闲暇。没有空闲、顾不上。
扣扃之义: 扣:敲。扃 (jiōng):门闩,引申为关门、闭门谢客(代指清净无为)。这里可能指隐士闭门修养或清静无为的治国之道(文学提倡的仁义王道)。
录: 采纳、听取。
拘儒: 拘泥固执、不通权变的儒生(大夫对文学的贬称)。
【原文】
文学曰:"燕雀离巢宇而有鹰隼之忧,坎井之蛙离其居而有蛇鼠之患,况翱翔千仞而游四海乎?其祸必大矣!此李斯所以折翼,而赵高没渊也。闻文、武受命,伐不义以安诸侯大夫,未闻弊诸夏以役夷、狄也。昔秦常举天下之力以事胡、越,竭天下之财以奉其用,然众不能毕;而以百万之师,为一夫之任,此天下共闻也。且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此百姓所疾苦,而拘儒之所忧也。"
【译文】
文学说: “燕雀离开了屋檐下的巢穴,就会有被鹰隼捕食的忧患;枯井里的青蛙离开了它的居所,就会有被蛇鼠伤害的祸患;何况是翱翔于千仞高空、遨游于四海的大鸟呢?它的灾祸必然更大!这就是李斯之所以折断了翅膀,赵高之所以沉没深渊的原因啊。
我们只听说文王、武王承受天命,讨伐不义之国来安定诸侯和大夫,没听说过使中原各国疲惫不堪去为夷狄服役的。从前秦国常常动用全国的力量去对付胡人、越人,耗尽天下的财富来供应战争所需,然而人力物力还是供应不上;结果把百万大军的命运,寄托在一个将领身上,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况且多次打仗百姓就劳苦,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就疲惫不堪,这正是百姓所痛苦怨恨的,也是我们这些拘谨的儒生所忧虑的。”
【注释】
鹰隼: 隼 (sǔn):猛禽。泛指鹰类猛禽。
患: 祸患。
翱翔千仞: 翱翔:高飞。仞:古代长度单位(约七、八尺)。形容飞得极高。
游四海: 遨游四海。形容活动范围极广(比喻帝王或朝廷的宏大事业)。
折翼: 折断翅膀(比喻李斯失势被杀)。
没渊: 沉没深渊(比喻赵高败亡被杀)。
受命: 承受天命(指文王、武王)。
安诸侯大夫: 安定诸侯和卿大夫(指维护周朝分封秩序)。
弊诸夏: 弊:使疲惫、损耗。诸夏:中原各诸侯国,指中国。
役夷、狄: 役:驱使、服务。夷狄:泛指周边少数民族。为夷狄服役(指为征服夷狄而耗尽国力)。
举天下之力: 动用全国的力量。
事: 对付、从事(战争)。
竭天下之财: 竭尽全国的财富。
奉其用: 奉:供给。用:用度、军费。供给战争所需。
众不能毕: 众:人力物力。毕:完成、供应上。人力物力供应不上。
百万之师: 百万大军。
一夫之任: 一夫:一个人(指将领)。任:承担、寄托。寄托在一个将领身上(指将领个人决定成败)。
数战: 多次作战。
久师: 军队长期在外作战。
兵弊: 弊:疲惫、困乏。军队疲惫不堪。
疾苦: 痛苦怨恨。
拘儒: 拘泥固执的儒生(文学自称或泛指持此观点者)。
解释:“复古”主要指文学贤良派主张恢复古代(尤其是西周或儒家理想中的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道德准则,以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