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二难推理20210405
豆豆 2021-04-07 13:42:45 906人已围观
【2009-10-30】 小李考上了清华,或者小孙未考上北大。如果小张考上了北大,则小孙也考上了北大;如果小张未考上北大,则小李考上了清华。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
A.小李考上了清华
B.小张考上了北大
C.小李未考上清华
D.小张未考上北大
E.以上断定都不一定为真
解析:
已知条件:
1、小李上清华 ∨ 小孙未上北大 --->等价,选言变假言:小李未上清华----->小孙未上北大=小孙上北大------>小李上清华
2、小张上北大----->小孙上北大;
3、小张未上北大----->小李上清华
4、1和2连锁:小张上北大------->小李上清华;
5、3和4步使用二难推理公式2:小李上清华成立一定为真
17.在恐龙灭绝6500万年后的今天,地球正面临着又一次物种大规模 灭绝的危机。截至上个世纪末,全球大约有20%的物种灭绝。现在, 大熊猫、西伯利亚虎、北美玳瑁、巴西红木等许多珍稀物种面临着灭 绝的危险。有三位学者对此作了预测。
学者一:如果大熊猫灭绝,则西伯利亚虎也将灭绝;
学者二:如果北美玳瑁灭绝,则巴西红木不会灭绝;
学者三:或者北美玳瑁灭绝,或者西伯利亚虎不会灭绝;
如果三位学者的预测都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假?( C)
A:大熊猫和北美玳瑁都将灭绝。 B:巴西红木将灭绝,西伯利亚虎不会灭绝。 C:大熊猫和巴西红木都将灭绝。 D:大熊猫将灭绝,巴西红木不会灭绝。 E:巴西红木将灭绝,大熊猫不会灭绝。
解析:
1、大熊猫灭绝---->西伯利亚虎灭绝 =1.1、西伯利亚虎不灭绝---->大熊猫不灭绝;
2、北美玳瑁灭绝---->巴西红木不会灭绝=2.1 巴西红木会灭绝 ---->北美玳瑁不灭绝;
3、北美玳瑁灭绝 V 西伯利亚虎不灭绝 =3.1、北美玳瑁不灭绝 ------> 西伯利亚虎不灭绝 =3.2、 西伯利亚虎灭绝 ------>北美玳瑁灭绝
1和3.2推出:大熊猫灭绝---->北美玳瑁灭绝 所以A对
2.1和3.1推出:巴西红木会灭绝 ---->西伯利亚虎不灭绝 ,所以B对
1、3.2、2推出:大熊猫灭绝---->巴西红木不会灭绝,所以D对
2.1、3.1、1.1推出:巴西红木会灭绝 ---->大熊猫不灭绝
【2010-36】 太阳风中的一部分带电粒子可以到达M星表面,将足够的能量传递给M星表面粒子,使后者脱离M星表面,逃逸到M星大气中。为了判定这些逃逸的粒子,科学家们通过三个实验获得了如下信息:
试验一:或者是x粒子,或者是y粒子。
试验二:或者不是y粒子,或者不是z粒子。
试验三:如果不是z粒子,就不是y粒子。
根据上述三个实验,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
A.这种粒子是x粒子。
B.这种粒子是y粒子。
C.这种粒子是z粒子。
D.这种粒子不是x粒子。
E.这种粒子不是z粒子。
解析:
1、X V Y =1.1、非X ---->Y=1.2、非Y ----->X
2、非Y V 非Z=2.1、Y----->非Z=2.2、Z----->非Y
3、非Z ---> 非Y=3.1、Y---->Z;
2.1和3.1可以推出:Y粒子不存在;
2.2和3可以推出:非Y成立,Y不成立;
1.2中非Y成立,肯前推肯后 ,则X也成立,
【2014-44】 某国大选在即,国际政治专家陈研究员预测:选举结果或者是甲党控制政府,或者是乙党控制政府。如果甲党赢得对政府的控制权,该国将
出现经济问题;如果乙党赢得对政府的控制权,该国将陷入军事危机。根据陈研究员上述预测,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C)
A.该国可能不会出现经济问题也不会陷入军事危机。
B.如果该国出现经济问题,那么甲党赢得了对政府的控制权。
C.该国将出现经济问题,或者将陷入军事危机。
D.如果该国陷入了军事危机,那么乙党赢得了对政府的控制权。
E.如果该国出现了经济问题并且陷入了军事危机,那么甲党与乙党均赢得了对政府的控制权。
解析:
1、甲 V 乙
2、甲----->经济危机
3、乙------>军事危机
1、2、3推出:经济危机V军事危机
【2018-53】某国拟在甲、乙、丙、丁、戊、己6种农作物中进口几种,用于该国庞大的动物饲料产业。考虑到一些农作物可能含有违禁成分,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互补或可替代等因素,该国对进口这些农作物有如下要求:
(1)它们当中不含违禁成分的都进口;
(2)如果甲或乙含有违禁成分,就进口戊和己;
(3)如果丙含有违禁成分,那么丁就不进口了;
(4)如果进口戊,就进口乙和丁;
(5)如果不进口丁,就进口丙;如果进口丙,就不进口丁。
根据上述要求,以下哪项所列的农作物是该国可以进口的?
A.甲、丁、己。
B.乙、丙、丁。
C.甲、乙、丙。
D.丙、戊。己。
E.甲、戊、己。
解析:
21.某单位拟在椿树、枣树、楝树、雪松、银杏、桃树中选择4种栽种在庭院中。已知:
(1)椿树、枣树至少种植一种;
(2)如果种植椿树,则种植楝树但不种植雪松;
(3)如果种植枣树,则种植雪松但不种植银杏。
如果庭院中种植银杏,则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E )
A:种植椿树。
B:种植楝树。
C:不种植枣树。
D:不种植雪松。
E:不种植桃树。
解析:
1、种椿树 V 种枣树
2、种椿树---->(种楝树 ∧ 不种雪松)=不种椿树 V (种楝树 ∧ 不种雪松)
3、种枣树----->(种雪松 ∧ 不种银杏)=不种枣树 V (种雪松 ∧ 不种银杏)
4、种植银杏
1、2、3推出:(种楝树 ∧ 不种雪松) V (种雪松 ∧ 不种银杏) =真,不种银杏=假,种楝树=真,不种雪松=真 ,不种枣树=真,种椿树=真 可以排除:A,C,D,B,
【2020-26】领导干部对于各种批评意见应采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营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氛围。只有这样,人民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领导干部只有从谏如流并为说真话者撑腰,才能做到“兼听则明”或做出科学决策;只有乐于和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到以下哪项?(C )
A.领导干部必须善待批评,从谏如流,为说真话者撑腰。
B.大多数领导干部对于批评意见能够采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
C.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从谏如流,就不能作出科学决策。
D.只有营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氛围,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E.领导干部只有乐于和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人们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解析:
1、只有才,后推前:人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领导干部xxxxx;
2、只有才,后推前:做到“兼听则明”或做出科学决策------>领导干部只有从谏如流XXXXX.
3、只有才,后推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乐于和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
【2012-37】2010年上海世博会盛况空前,200多个国家场馆和企业主题馆让人目不暇接。大学生王刚决定在学校放暑假的第二天前往世博会参观。前一天晚上,他特别上网查看了各位网友相对热门场馆选择的建议,其中最吸引王刚的有三条:
(1)如果参观沙特馆,就不参观石油馆。
(2)石油馆和中国国家馆择一参观。
(3)中国国家馆和石油馆不都参观。
实际上,第二天王刚的世博会行程非常紧凑,他没有接受上述三条建议中的任何一条。关于王刚所参观的热门场馆,以下哪项描述正确?(B )
A.参观沙特馆、石油馆,没有参观中国国家馆。
B.沙特馆、石油馆、中国国家馆都参观了。
C.沙特馆、石油馆、中国国家馆都没有参观。
D.没有参观沙特馆,参观石油馆和中国国家馆。
E.没有参观石油馆,参加沙特馆、中国国家馆
解析:
1、¬(参观沙特馆---->不参加石油馆)=真=参观沙特馆 ∧ 参加石油馆 推出:参观沙特馆=真 , 参加石油馆=真;
2、¬(参观石油馆 ▽ 参观中国馆)=真 推出:参加石油馆=真;参观中国馆=假
3、¬(不参观石油馆 V 不参观中国馆)=真=参观石油馆 ∧ 参观中国馆
【2012-51】某公司规定,在一个月内,除非每个工作日都出勤,否则任何员工都不可能既获得当月绩效工资,又获得奖励工资。以下哪项与上述规定的意思最为接近?(D )
A.在一个月内,任何员工如果所有工作日不出勤,必然既获得当月绩效工资,又获得奖励工资。
B.在一个月内,任何员工如果所有工作日不缺勤,都有可能既获得当月绩效工资,又获得奖励工资。
C.在一个月内,任何员工如果有某个工作日缺勤,仍有可能获得当月绩效工资,或者获得奖励工资。
D.在一个月内,任何员工如果有某个工作日缺勤,必然或者得不了当月绩效工资,或者得不了奖励工资。
E.在一个月内,任何员工如果有工作日缺勤,必然既得不了当月绩效工资,又得不了奖励工资。
解析:
除非否则,否前则后:¬每个工作日都出勤----->¬(绩效工资 ∧ 奖励工资)=工作日有缺勤----->没绩效工资 V 没奖励工资)=
(绩效工资 ∧ 奖励工资)------>每个工作日都出勤 。快速排除ABC.
【2014-42】 这两个《通知》或者属于规章或者属于规范性文件,任何人均无权依据这两个《通知》将本来属于当事人选择公证的事项规定为强制公证的事
项。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D )
A.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既不是法律,也不是行政法规。
B.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或者不是法律,或者不是行政法规。
C.这两个《通知》如果一个属于规章,那么另一个属于规范性文件。
D.这两个《通知》如果都不属于规范性文件,那么就属于规章。
E.将本来属于当事人选择公证的事项规定为强制公证的事项属于违法行为。
解析:
【2015-47】 如果把一杯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杯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仍然是一桶污水。在任何组织中,都可能存在
几个难缠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把事情搞糟。如果一个组织不加强内部管理,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某低效的部门就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
很快就能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D )
A.如果不将一杯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就不会得到一桶污水。
B.如果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组织,就会使组织变得更为高效。
C.如果组织中存在几个难缠人物,很快就会把组织变成一盘散沙。
D.如果一个正直能干的人在低效部门没有被吞没,则该部门加强了内部管理。
E.如果一个无德无才的人把组织变成一盘散沙,则该组织没有加强内部管理。
解析:
【2020-46~47】46~47题基于以下题干
某公司甲、乙、丙、丁、戊5人爱好出国旅游。去年在日本、韩国、英国和法国4国中,他们每人都去了其中的两个国家旅游,且每个国家总有他们中的2~3人去旅游。已知:
(1)如果甲去韩国,则丁不去英国;
(2)丙和戊去年总是结伴出国旅游;
(3)丁和乙只去欧洲国家旅游。
46.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E )
A.甲去了韩国和日本
B.乙去了英国和日本
C.丙去了韩国和英国
D.丁去了日本和法国
E.戊去了韩国和日本
解析:
47. 如果五人去欧洲国家旅游的总人次与去亚洲国家的一样多,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 )
A.甲去了日本
B.甲去了英国
B.甲去了法国
D.戊去了英国
E.戊去了法国
解析:
【2009-31】 大李和小王是某报新闻部的编辑。该报总编计划从新闻部抽调人员到经济部。总编决定:未经大李和小王本人同意,将不调动两人。大李告诉
总编:“我不同意调动,除非我知道小王是否调动”。小王说:“除非我知道大李是否调动,否则我不同意调动。”如果上述三人坚持各自的决定,则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两人都不可能调动。
B.两人都可能调动。
C.两人至少有一人可能调动,但不可能两人都调动。
D.要么两人都调动,要么两人都不调动。
E.题干的条件推不出关于两人调动的确定结论。
解析:
【2013-29】国际足联一直坚称,世界杯冠军队所获得的“大力神”杯是实心的纯金奖杯。某教授经过精密测量和计算认为,世界杯冠军奖杯——实心的“大力神”杯不可能是纯金制成的,否则球员根本不可能将它举过头顶并随意挥舞。以下哪项与这位教授的意思最为接近?
A.若球员能够将“大力神”杯举过头顶并自由挥舞,则它很可能是空心的纯金杯。
B.若“大力神”杯是实心的纯金杯,则球员不可能把它举过头顶并随意挥舞。
C.若“大力神”杯是由纯金制成,则它肯定是空心的。
D.只有“大力神”杯是实心的,它才可能是纯金的。
E.只有球员能够将“大力神”杯举过头顶并自由挥舞,它才由纯金制成,并且不是实心的。
解析:
【2013-53】专业人士预测:如果粮食价格保持稳定,那么蔬菜价格也保持稳定;如果食用油价格不稳,那么蔬菜价格也将出现波动。老李由此断定:粮食价格将保持稳定,但是肉类食品价格将上涨。根据上述专业人士的预测,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对老李的观点提出质疑?
A.如果食用油价格稳定,那么肉类食品价格不会上涨。
B.如果食用油价格稳定,那么肉类食品价格将会上涨。
C.如果肉类食品价格不上涨,那么食用油价格将会上涨。
D.如果食用油价格出现波动,那么肉类食品价格不会上涨。
E.只有食用油价格稳定,肉类食品价格才不会上涨。
解析:
【2018-26】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
呻吟、无魂的躯壳。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我们的作品才会在人民中传之久远。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历史的创造者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B.历史的创造者都不是历史的“剧中人”。
C.历史的“剧中人”都是历史的“剧作者”。
D.只有不离开人民,文艺才不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E.我们的作品只要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就会在人民中传之久远。
解析:
【2018-37】 张教授:利益并非只是物质利益,应该把信用、声誉、情感甚至某种喜好等都归入利益的范畴。根据这种“利益”的广义理解,如果每一个体
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其自身的利益需求,那么由这些个体组成的社会就是一个良善的社会。根据张教授的观点,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只有尽可能满足每一个体的利益需求,社会才可能是良善的。
B.尽可能满足每一个体的利益需求,就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
C.如果某些个体的利益需求没有尽可能得到满足,那么社会就不是良善的。
D.如果有些个体通过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那么社会就不是良善的。
E.如果一个社会不是良善的,那么其中肯定存在个体损害他人利益或自身利益需求没有尽可能得到满足的情况。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