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能言第四十原文及翻译
豆豆 2025-09-03 10:28:55 35人已围观
【原文】
大夫曰:“盲者口能言白黑,而无目以别之。儒者口能言治乱,而无能以行之。夫坐言不行,则牧童兼乌获之力,蓬头苞尧、舜之德。故使言而近,则儒者何患于治乱,而盲人何患于白黑哉?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故卑而言高,能言而不能行者,君子耻之矣。”
【译文】
大夫说:“盲人嘴上能说黑白,却没有眼睛来分辨。儒者嘴上能谈治世乱世,却没有能力去实践。如果只空谈而不行动,那么牧童都可自称有乌获的神力,蓬头垢面之人也可自称有尧舜的德行。假若言语能接近实际,儒者又何须担忧治乱,盲人又何须担心分辨黑白呢?《论语》说‘言语不轻易出口,是耻于自身做不到’。所以地位低下却高谈阔论,能说却不能做的人,君子以此为耻。”
【注释】
白黑:白色与黑色,泛指颜色
治乱:国家安定与动乱
乌获:古代大力士
蓬头:头发散乱,指贫贱之人
躬之不逮:自身能力达不到
【原文】
贤良曰:“能言而不能行者,国之宝也。能行而不能言者,国之用也。兼此二者,君子也。无一者,牧童、蓬头也。言满天下,德覆四海,周公是也。口言之,躬行之,岂若默然载施其行而已。则执事亦何患何耻之有?今道不举而务小利,慕于不急以乱群意,君子虽贫,勿为可也。药酒,病之利也;正言,治之药也。公卿诚能自强自忍,食文学之至言,去权诡,罢利官,一归之于民,亲以周公之道,则天下治而颂声作。儒者安得治乱而患之乎?”
【译文】
贤良说:“能说不能做的人,是国家的珍宝;能做不能说的人,是国家的工具。两者兼备,才是君子。两者皆无,便是牧童、蓬头之类的人。言论传遍天下,德行覆盖四海,周公就是这样的人。既用言语倡导,又亲身实践,岂止是默默施行而已?那么执政者又何必担忧耻辱呢?如今大道不推行却追求小利,贪慕不急之务而扰乱众人意志,君子即使贫困,也不该这样做。药酒对治病有利,正直言论是治国的良药。公卿若能自强克制,采纳文学之士的至理名言,摒弃权术诡计,废除与民争利的官员,一切归于百姓,亲自践行周公之道,那么天下就会太平而颂歌四起。儒者又怎会需要担忧治乱呢?”
【注释】
周公:西周政治家,儒家理想人物
执事:执政者
权诡:权术诡计
利官:掌管专利的官员
文学:指贤良文学之士
颂声:歌颂太平之声
全文主要内容总结:该段落通过大夫与贤良关于“言行关系”的辩论,反映了西汉时期儒家与务实官员对国家治理方式的根本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