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投资赚钱 >  文章详情

有效的投资方法

豆豆   2025-07-02 10:04:40   20人已围观

在投资市场上,用对了方法,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反之,用错了方法,投资工具也会变成财富大幅缩水的催化剂。因此,投资者掌握高效的投资方法,可以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

那么,投资者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投资方法,才可以在市场中掌握主动权呢?

第一种方法,长期跟踪自己熟悉的标的,并在性价比最高的时候逐步买入,等待目标位达成后逐渐卖出。这种投资方法的胜率是比较高的。

采用这种投资方法,投资者需要考虑几个前提条件。投资标的应该是自己长期跟踪的资产,并且投资者要对这个投资标的非常熟悉。具体来看,投资者需跟踪某一上市公司或者多家上市公司三年以上,并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主力资金运作方式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一般来说,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实力与现金流水平,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分配方式、财务状况等指标找答案。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多年来的现金分配力度远高于募资规模力度,那么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就没有太大的问题。持续稳健的分红能力,是检验上市公司真实财务数据及真实现金流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除此以外,投资者还需要观察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各种财务异常情况。例如,“大存大贷”“企业长期不分红”“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产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等现象。

不过,“大存大贷”现象未必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华为、苹果等公司,也会存在“大存大贷”的问题,但是当普通上市公司出现“大存大贷”等财务问题时,投资者还是需要加强重视。

“大存大贷”是说企业账面留有大量现金,同时有大量的有息负债。面对这种情况,投资者需要结合当时的利率水平进行分析。假如市场利率很低,上市公司可能存在以低利率借债来盘活资金的需求。如果市场利率比较高,上市公司在拥有大量现金的基础上,还利用高息举债,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还有一种比较好的判断方式,即在上市公司的短期债务即将到期之际,公司无力偿还这笔短期债务,宣布债务违约,但是在这个时候,公司财报却显示拥有大量的现金。一边拥有丰厚的现金流,另一边却无法偿还短期债务,这表明该公司发生财务造假的概率较大。

第二种投资方法,选择合理的估值,定投指数型基金。这个投资方法的核心点是合理估值与指数型基金。

首先,为什么要选择指数型基金?与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相比,指数型基金是以特定指数作为标的的基金。例如,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投资指数型基金可以规避投资单一股票会出现的“黑天鹅风险”。它还可以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基金经理的投资误判风险。简而言之,指数型基金基本上紧跟着市场指数进行操作,如果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很难进行判断,那么投资指数型基金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指数型基金的投资,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买点。一般来说,按照估值指标进行分析判断,投资准确性会更高一些。

近十年沪深300指数的静态市盈率处在11倍至17倍之间。如果按照估值分位值的数据进行分析,低估值区域在13倍以下,高估值区域在15倍以上。从定投的角度出发,投资者可以选择在市场指数估值低于13倍的时候开始进行投资,只要市场估值还没有高于13倍,可以坚持定投下去。从长期的角度出发,这笔投资的胜算是比较高的。

这种投资方法比较适合稳健型投资者,或者对单一股票缺乏判断分析能力的投资者。

第三种投资方法,以合理估值寻找高股息率的上市公司,并通过分散投资提升成功的概率。

当普通投资者刚开始进入股票市场时,他们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具体的投资方向。从稳健的投资策略出发,此时投资者可以通过合理估值寻找高股息率的上市公司,并对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散投资,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投资策略。

一般来说,当上市公司长期连续采取高股息分红的措施时,这表明该上市公司的财务实力比较强、现金流比较健康,投资者参与投资的风险会比较低。

在A股市场中,真正实施高股息分红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如果这家上市公司连续5年以上实施现金分红,那么该上市公司比较注重股东回报,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投资者不妨从以下几种途径去判断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例如,投资者可以观察一家上市公司在过去5年时间里,是否持续实施现金分红的方案,还可观察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力度是否远超过再融资的金额。从更稳妥的方式分析,投资者可以观察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的现金分红与再融资金额,并计算两者之间的金额变化。如果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的现金分红金额远远超过再融资的金额,那么该上市公司对股东回报的意愿是非常高的。

再如,在持续实施现金分红的基础上,投资者可以观察上市公司的股息率变化情况。还可以观察该上市公司近五年的现金分红力度是否呈现出稳健增长的趋势。

再看看上市公司的平均股息率水平,投资者可以参考同行业的股息率及一年期的定存利率。如果上市公司的股息率持续高于同行业的平均股息率水平,且持续高于一年期的定存利率水平,那么该上市公司的股息率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此外,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投资者仍需要观察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是否合理。按照合理及偏低的估值水平,寻找具备持续高股息优势的上市公司,并对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散配置,这也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投资策略。

第四种投资方法,选择靠谱的基金经理,在合理估值以下进行定投,在合理估值以上获利了结,长期下来也是一个可行的投资策略。

假如投资者不具备选股的能力,也不具备判断市场指数高低的能力,那么他可以选择靠谱的基金经理帮助自己做投资。

投资者需要在众多基金经理中选择出优秀的经理,这并不容易。即使是之前的明星基金经理,面对市场的波动风险,其管理的基金也存在着净值大幅缩水的风险。

选择基金经理,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需要观察基金经理的历史表现,并持续观察基金经理与同类型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在某一年跑赢同期市场表现并不能够说明什么。只有持续跑赢同期市场指数和同期同类型产品,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才能得到肯定。

一般来说,投资者需要观察基金经理跨越牛熊周期的能力。假如基金经理还没有经历过一个牛熊周期,那么该基金经理的管理经验尚且不算全面。成熟型的基金经理起码需要经历一轮以上的牛熊周期,才能够提升个人的判断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二是,基金管理规模大小,同样影响着基金经理的运作能力。假如某只基金产品的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内,那么基金经理管理的资金规模越小则管理的效率越有可能得到提升,资产配置也会显得更加灵活。反之,如果基金管理规模大于500亿元,那么基金经理的资产配置难度也会显著提升,资产筛选的局限性也会更大。

从基金净值的波动表现分析,基金净值的表现与管理规模的大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也会影响基金管理者的资产配置方式。

举个例子,如果某基金的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内,或者在50亿元以内,那么基金经理在资产配置上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在实际操作中,基金经理可以选择更多的标的,且不局限于大市值的资产,可以选择波动率更高的中小市值资产。

如果某基金的管理规模在500亿元以上,基金经理只能更专注于大市值的资产,这反而制约了基金净值表现的灵活性。当基金的管理规模达到某一数值的时候,基金管理者需要对基金申购规则有所调整,并限制基金管理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保护基金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此外,投资者需要观察基金经理是否有自购跟投的行为,且自购力度是否较大。基金经理的这种行为也是对基金投资者的一种诚意,更是代表着一种态度。一方面投资者需要看跟投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他还需要观察自购跟投的力度,敢于持续自购跟投的基金经理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提醒一下,不同投资风格的投资者,应该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不宜盲目照搬别人的投资方法。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5-07-02 1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