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阅读笔记 >  文章详情

《盐铁论》疾贪第三十三原文及翻译

豆豆   2025-05-16 15:28:22   243人已围观

【原文】

大夫曰:“然。为医以拙矣,又多求谢。为吏既多不良矣,又侵渔百姓。长吏厉诸小吏,小吏厉诸百姓。故不患择之不熟,而患求之与得异也;不患其不足也,患其贪而无厌也。”


【译文】

大夫说:“是的。做医生的医术拙劣,却又多求酬谢。做官吏的已经很多不良了,又侵夺百姓。长官压迫小吏,小吏压迫百姓。所以不担心选择不仔细,而担心所求与所得不同;不担心他们不足,而担心他们贪得无厌。”


【注释】

然:是的,表示同意。

为医:做医生。

拙:拙劣,笨拙。

求谢:求取酬谢。

侵渔:侵夺,剥削。

厉:压迫,严厉对待。

患:担心。

择之不熟:选择不仔细。

求之与得异:所求与所得不同。

贪而无厌:贪得无厌。


【原文】

贤良曰:“古之制爵禄也,卿大夫足以润贤厚士,士足以优身及党,庶人为官者,足以代其耕而食其禄。今小吏禄薄,郡国繇役,远至三辅,粟米贵,不足相赡。常居则匮于衣食,有故则卖畜粥业。非徒是也,繇使相遣,官庭摄追,小计权吏,行施乞贷,长吏侵渔,上府下求之县,县求之乡,乡安取之哉?语曰:‘货赂下流,犹水之赴下,不竭不止。’今大川江河饮巨海,巨海受之,而欲溪谷之让流潦;百官之廉,不可得也。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故贪鄙在率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也。”


【译文】

贤良说:“古代制定爵禄制度,卿大夫的俸禄足够润泽贤士和厚待士人,士人的俸禄足够优裕自身和乡党,庶人做官的,足够代替耕作而食用俸禄。如今小吏俸禄微薄,郡国的徭役,远到三辅地区,粟米价格昂贵,不足以相互供养。平常生活就缺衣少食,有事时就卖掉牲畜和家业。不仅如此,徭役派遣,官府追逼,小吏权宜行事,进行乞讨借贷,长官侵夺,上级府衙向下要求到县,县要求到乡,乡从哪里取得呢?俗话说:‘贿赂向下流,就像水向下流,不枯竭不止。’如今大川江河汇入巨海,巨海接受它,却想让溪谷让出流水;百官的廉洁,是不可能得到的。想要影子正就先端正标杆,想要下级廉洁就先自身廉洁。所以贪鄙在于领导不在下级,教训在于政令不在百姓。”


【注释】

制爵禄:制定爵位和俸禄制度。

润贤厚士:润泽贤士,厚待士人。

优身及党:优裕自身和乡党。

庶人为官者:庶人做官的人。

代其耕:代替耕作。

禄薄:俸禄微薄。

郡国繇役:郡和国的徭役。

三辅:汉代京畿地区的三个行政区。

粟米贵:粟米价格昂贵。

相赡:相互供养。

匮于衣食:缺衣少食。

卖畜粥业:卖掉牲畜和家业;粥,通“鬻”,卖。

非徒是也:不仅如此。

繇使相遣:徭役派遣。

官庭摄追:官府追逼。

小计权吏:小吏权宜行事。

行施乞贷:进行乞讨借贷。

上府下求之县:上级府衙向下要求到县。

乡安取之哉:乡从哪里取得呢?

货赂下流:贿赂向下流。

犹水之赴下:就像水向下流。

不竭不止:不枯竭不止。

大川江河饮巨海:大川江河汇入巨海。

溪谷之让流潦:溪谷让出流水。

百官之廉:百官的廉洁。

欲影正者端其表:想要影子正就先端正标杆。

欲下廉者先之身:想要下级廉洁就先自身廉洁。

贪鄙在率不在下:贪鄙在于领导不在下级。

教训在政不在民:教训在于政令不在百姓。


【原文】

大夫曰:“贤不肖有质,而贪鄙有性,君子内洁己而不能纯教于彼。故周公非不正管、蔡之邪,子产非不正邓皙之伪也。夫内不从父兄之教,外不畏刑法之罪,周公、子产不能化,必也。今一一则责之有司,有司岂能缚其手足而使之无为非哉?”


【译文】

大夫说:“贤与不贤有本质,贪鄙有天性,君子内心洁净自己但不能纯粹地教导他人。所以周公不是不纠正管叔、蔡叔的邪恶,子产不是不纠正邓皙的虚伪。那些内心不听从父兄的教导,外部不畏惧刑法的罪责,周公、子产不能教化,是必然的。如今一一责备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怎么能捆绑他们的手脚让他们不做坏事呢?”


【注释】

贤不肖:贤与不贤。

有质:有本质。

贪鄙有性:贪鄙有天性。

内洁己:内心洁净自己。

纯教于彼:纯粹地教导他人。

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管、蔡:管叔、蔡叔,周公的兄弟,叛乱。

子产:郑国大夫。

邓皙:可能指邓析,春秋时期郑国大夫,以诡辩著称。

不正:不纠正。

邪:邪恶。

伪:虚伪。

内不从父兄之教:内心不听从父兄的教导。

外不畏刑法之罪:外部不畏惧刑法的罪责。

不能化:不能教化。

责之有司:责备有关部门。

缚其手足:捆绑他们的手脚。

使之无为非:让他们不做坏事。


【原文】

贤良曰:“驷马不驯,御者之过也。百姓不治,有司之罪也。春秋刺讥不及庶人,责其率也。故古者大夫将临刑,声色不御,刑以当矣,犹三巡而嗟叹之。其耻不能以化而伤其不全也。政教闇而不着,百姓颠蹶而不扶,犹赤子临井焉,听其入也。若此,则何以为民父母?故君子急于教,缓于刑。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是以周公诛管、蔡,而子产诛邓皙也。刑诛一施,民遵礼义矣。夫上之化下,若风之靡草,无不从教。何一一而缚之也?”


【译文】

贤良说:“四马不驯服,是御者的过错。百姓不治理,是有关部门的罪过。春秋讽刺不涉及庶人,责备他们的领导。所以古代大夫即将临刑时,不近声色,刑罚适当了,还再三巡视而叹息。他们羞愧不能教化而伤心不完全。政教昏暗而不显著,百姓跌倒而不扶助,就像婴儿面临井边,听任他掉进去。如果这样,那怎么作为百姓的父母?所以君子急于教化,缓于刑罚。刑罚一个而纠正百个,杀一个而谨慎万个。因此周公诛杀管叔、蔡叔,而子产诛杀邓皙。刑罚诛杀一施行,百姓就遵守礼义了。上级教化下级,就像风吹草伏,没有不听从教化的。何必一一捆绑他们呢?”


【注释】

驷马不驯:四马不驯服。

御者:驾车的人。

百姓不治:百姓不治理。

有司:有关部门。

春秋刺讥不及庶人:春秋讽刺不涉及庶人。

责其率:责备他们的领导。

临刑:即将受刑。

声色不御:不近声色。

刑以当矣:刑罚适当。

三巡而嗟叹之:再三巡视而叹息。

耻不能以化:羞愧不能教化。

伤其不全:伤心不完全。

政教闇而不着:政教昏暗而不显著。

百姓颠蹶而不扶:百姓跌倒而不扶助。

赤子临井:婴儿面临井边。

听其入:听任他掉进去。

为民父母:作为百姓的父母。

急于教,缓于刑:急于教化,缓于刑罚。

刑一而正百:刑罚一个而纠正百个。

杀一而慎万:杀一个而谨慎万个。

诛:诛杀。

上之化下:上级教化下级。

若风之靡草:就像风吹草伏。

无不从教:没有不听从教化。

何一一而缚之也:何必一一捆绑他们呢。


全文主要内容总结:这是一段关于官吏贪腐、俸禄制度、教化与刑罚的辩论,大夫和贤良就如何治理百姓和官吏行为展开讨论,强调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和政教的重要性。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5-09-02 09: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