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阅读笔记 >  文章详情

《盐铁论》殊路第二十一原文及翻译

豆豆   2025-04-29 12:20:08   197人已围观

【原文】

大夫曰:"七十子躬受圣人之术,有名列于孔子之门,皆诸侯卿相之才,可南面者数人云。政事者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宰我秉事,有宠于齐,田常作难,道不行,身死庭中,简公杀于檀台。子路仕卫,孔悝作乱,不能救君出亡,身菹于卫;子贡、子皋遁逃,不能死其难。食人之重禄不能更,处人尊官不能存,何其厚于己而薄于君哉?同门共业,自以为知古今之义,明君臣之礼。或死或亡,二三子殊路,何道之悖也!"


【译文】

大夫说:"孔子的七十个弟子亲身接受了圣人的学问,在孔子门下有名列,都是诸侯卿相的才能,其中能够称王称霸的有几个人。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擅长言语的有宰我、子贡。宰我在齐国执政,受到宠爱,但田常发动叛乱,他的主张行不通,自己死在庭院中,齐简公在檀台被杀。子路在卫国做官,孔悝作乱,他不能救君主出逃,自己在卫国被剁成肉酱;子贡、子皋逃跑,没有为君主遭遇灾难而死。吃着别人的厚禄却不能改变局面,处在高官位置却不能保全君主,为什么对自己那么厚道而对君主那么薄情呢?同在一个师门学习,自以为了解古今的道理,明白君臣的礼仪。有的死有的逃,这几个弟子走的路不同,为什么道理这么违背啊!"


【注释】


躬受:亲身接受。
南面:指称王称帝,古代君主面南而坐。
政事:处理政务的才能。
言语:擅长言辞、外交。
秉事:执掌政事。
作难:发动叛乱。
身菹:身体被剁成肉酱,指惨死。
遁逃:逃跑。
食人之重禄:享受别人给予的丰厚俸禄。
同门共业:同一个师门,共同学习。
殊路:不同的道路。
悖:违背,矛盾。


【原文】

文学曰:"宋殇公知孔父之贤而不早任,故身死。鲁庄知季有之贤,授之政晚而国乱。卫君近佞远贤,子路居蒲,孔悝为政。简公不听宰我而漏其谋。是以二君身被放杀,而祸及忠臣。二子者有事而不与其谋,故可以死,可以生,去止其义一也。晏婴不死崔、庆之难,不可谓不义;微子去殷之乱,可谓不仁乎?"


【译文】

文学说:"宋殇公知道孔父的贤能却不早点任用,所以自己死了。鲁庄公知道季有的贤能,但授予政权晚了导致国家混乱。卫国君主亲近奸佞远离贤臣,子路在蒲地,孔悝执政。齐简公不听宰我的建议而泄露了他的谋划。因此两位君主遭到放逐或杀害,灾祸波及忠臣。这两位弟子(指子路和宰我)有事却不参与谋划,所以可以死,可以生,离开或停留他们的义是一致的。晏婴没有为崔杼、庆封的灾难而死,不能说不义;微子离开殷商的混乱,能说他不仁吗?"


【注释】

知而不早任:知道却不早点任用。
近佞远贤:亲近奸佞,远离贤臣。
漏其谋:泄露谋划。
身被放杀:自身遭到放逐或杀害。
祸及忠臣:灾祸波及忠臣。
去止其义一也:离开或停留,他们的义是一致的。
不死崔、庆之难:没有为崔杼、庆封的灾难而死。
微子去殷之乱:微子离开殷商的混乱。

 

【原文】

大夫曰:"至美素璞,物莫能饰也。至贤保真,伪文莫能增也。故金玉不琢,美珠不画。今仲由、冉求无檀柘之材,隋、和之璞,而强文之,譬若雕朽木而砺鈆刀,饰嫫母画土人也。被以五色,斐然成章,及遭行潦流波,则沮矣。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邮里逐鸡,鸡亦无党也?"


【译文】


大夫说:"最美丽的素玉,没有什么东西能装饰它。最贤能的人保持本性,虚假的文饰不能增加什么。所以金玉不需要雕琢,美珠不需要绘画。现在仲由、冉求没有檀柘那样的优质材料,隋侯珠、和氏璧那样的宝玉,却强行文饰他们,好比雕刻朽木和磨铅刀,装饰丑女画土人。披上五颜六色,华丽成文章,但遇到流水波浪,就溃散了。那些重视怀旧古道,枕着诗书的人,危险时不能安定,混乱时不能治理,就像在乡里追鸡,鸡也没有同党吗?"


【注释】

素璞:未雕琢的玉。
保真:保持真性。
伪文:虚假的文饰。
金玉不琢:金和玉不需要雕琢。
檀柘之材:檀木和柘木,比喻优质材料。
隋、和之璞:隋侯珠和和氏璧,比喻珍宝。
强文之:强行文饰。
雕朽木:雕刻腐朽的木头。
砺鈆刀:磨铅做的刀,铅软,比喻无用。
嫫母:古代丑女。
土人:泥人。
斐然成章:文采华丽。
行潦流波:路上的积水和流动的水。
沮:溃散,败坏。
枕籍诗、书:枕着诗书,形容沉迷书本。
邮里逐鸡:在乡里追鸡,比喻无谓的行动。


【原文】

文学曰:"非学无以治身,非礼无以辅德。和氏之璞,天下之美宝也、待礛诸之工而后明。毛嫱,天下之姣人也,待香泽脂粉而后容。周公,天下之至圣人也,待贤师学问而后通。今齐世庸士之人,不好学问,专以己之愚而荷负巨任,若无橶舳,济江海而遭大风,漂没于百仞之渊,东流无崖之川,安得沮而止乎?"


【译文】


文学说:"不学习无法修养自身,没有礼仪无法辅助德行。和氏璧,是天下的美宝,但需要玉工的雕琢才能显明。毛嫱,是天下的美女,但需要香粉脂粉才能美容。周公,是天下最圣明的人,但需要贤师学问才能通达。现在世上平庸的人,不喜欢学问,专门用自己的愚蠢来承担重任,就像没有船桨和船舵,渡江海时遇到大风,漂流沉没在百丈深渊,东流到无边的河流,怎么能溃散而停止呢?"



【注释】

治身:修养自身。
辅德:辅助德行。
和氏之璞:和氏璧,未雕琢的玉。
礛诸之工:玉匠的工艺,礛诸可能指琢玉的工具。
毛嫱:古代美女。
香泽脂粉:化妆品。
容:美容,打扮。
周公:周文王之子,贤臣。
贤师学问:贤明的老师和学问。
庸士:平庸的人。
荷负巨任:承担重任。
橶舳:船桨和船舵。
济江海:渡江海。
漂没:漂流沉没。
百仞之渊:百丈深渊。
无崖之川:无边的河流。
沮而止:溃散而停止。

 

【原文】

大夫曰:"性有刚柔,形有好恶,圣人能因而不能改。孔子外变二三子之服,而不能革其心。故子路解长剑,去危冠,屈节于夫子之门,然摄齐师友,行行尔,鄙心犹存。宰予昼寝,欲损三年之丧。孔子曰:'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若由不得其死、然。'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故良师不能饰戚施,香泽不能化嫫母也。"


【译文】

大夫说:"天性有刚强柔和,形体有喜好厌恶,圣人能顺应但不能改变。孔子从外表改变了弟子们的服饰,但不能革除他们的内心。所以子路解下长剑,去掉高冠,在夫子门下屈节,但整理衣襟对待师友,刚强的样子,粗鄙的心还在。宰予白天睡觉,想减少三年的丧期。孔子说:'粪土的墙,不能粉刷','像仲由那样不得好死。'所以内在没有实质而外表学习文饰,即使有贤师良友,就像在油脂上画画、在冰上雕刻,白费时间损害功夫。所以好老师不能装饰驼背,香粉不能美化丑女。"



【注释】

性有刚柔:天性有刚强和柔和。
形有好恶:形体有喜好和厌恶。
因而不能改:顺应但不能改变。
外变服:从外表改变服饰。
革其心:革除内心。
解长剑:解下长剑。
去危冠:去掉高冠。
屈节:屈节,降低身份。
摄齐: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行行尔:刚强的样子。
鄙心:粗鄙的心。
昼寝:白天睡觉。
损三年之丧:减少三年的丧期。
粪土之墙:粪土做的墙。
不可杇:不能粉刷。
不得其死:不得好死。
画脂镂冰:在油脂上画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徒劳无功。
费日损功:浪费时间,损害功夫。
饰戚施:装饰驼背的人。
化嫫母:美化丑女。

 

【原文】

文学曰:"西子蒙以不洁,鄙夫掩鼻;恶人盛饰,可以宗祀上帝。使二人不涉圣人之门,不免为穷夫,安得卿大夫之名?故砥所以致于刃,学所以尽其才也。孔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故人事加则为宗庙器,否则斯养之爨材。干、越之铤不厉,匹夫贱之;工人施巧,人主服而朝也。夫丑者自以为姣,故饰;愚者自以为知,故不学。观笑在己而不自知,不好用人,自是之过也。"


【译文】


文学说:"西施被不洁的东西蒙住,粗鄙的人会掩鼻;恶人盛装打扮,可以祭祀上帝。假使这两人(指子路等)没有进入圣人之门,不免成为穷人,怎么能得到卿大夫的名声?所以磨刀石用来使刀刃锋利,学习用来尽展才能。孔子说:'觚不像觚,这还是觚吗?'所以经过人工加工就成为宗庙的器物,否则就是烧火用的柴火。干、越的铜锭不磨砺,普通人轻视它;工人施展技巧,君主穿戴它上朝。丑人自以为自己美,所以装饰;愚人自以为自己聪明,所以不学习。看笑话在自己却不知道,不喜欢用人,这是自以为是的过错。"



【注释】

西子:西施,古代美女。
蒙以不洁:被不洁的东西覆盖。
鄙夫:粗鄙的人。
掩鼻:捂住鼻子。
盛饰:盛装打扮。
宗祀上帝:祭祀上帝。
不涉圣人之门:没有进入圣人之门。
穷夫:穷人。
卿大夫:高官。
砥:磨刀石。
致于刃:使刀刃锋利。
尽其才:尽展才能。
觚不觚:觚不像觚,觚是一种酒器,比喻名实不符。
人事加:经过人工加工。
宗庙器:宗庙的器物,指贵重物品。
斯养之爨材:烧火用的柴火。
干、越之铤:干国和越国的铜锭。
不厉:不磨砺。
匹夫贱之:普通人轻视它。
工人施巧:工人施展技巧。
人主服而朝:君主穿戴它上朝。
自以为姣:自以为自己美。
饰:装饰。
自以为知:自以为自己聪明。
不学:不学习。
观笑在己:看笑话在自己。
不好用人:不喜欢用人。
自是之过:自以为是的过错。



全文主要内容总结:这是一场关于学问、人才和治国的辩论,大夫批评孔子弟子虽有学问但实践失败,文学则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辩护弟子的行为。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5-08-21 2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