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褒贤第十九原文及翻译
豆豆 2025-04-28 19:16:30 187人已围观
【原文】
大夫曰:"伯夷以廉饥,尾生以信死。由小器而亏大体,匹夫匹妇之为谅也,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何功名之有?苏秦、张仪,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夫智不足与谋,而权不能举当世,民斯为下也。今举亡而为有,虚而为盈,布衣穿履,深念徐行,若有遗亡,非立功名之士,而亦未免于世俗也。"
【译文】
大夫说:“伯夷因坚守廉洁而饿死,尾生因恪守承诺而丧命。因为拘泥小节而损害大义,这不过是普通男女的固执诚信,最终死在沟渠里无人知晓,哪有什么功名可言?苏秦、张仪的智慧足以强国,勇略足以威慑敌人,他们一发怒诸侯就恐惧,安居时天下就太平。万乘之国的君主无不谦卑示好,带着厚礼请求结交,这才是所谓的天下名士。如果智慧不足以谋划大事,权谋不能影响当世,那就是最下等的庸人。现在有些人把贫穷说成富足,将空虚装作充实,穿着破衣草鞋,却故作深沉缓步,好像丢了什么东西——这种人根本不是建立功名之士,反而免不了流于世俗。”
【注释】
伯夷: 商末孤竹君之子。商亡后,因耻食周粟而饿死。后世视为廉洁守节的典范。
尾生: 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与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至,河水上涨,他抱柱而死。
谅: 固执,指小信小义。
经于沟渎: 死在山沟里。“经”,缢死,这里泛指死亡。“渎”,小沟渠。
苏秦、张仪: 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苏秦主张合纵(六国联合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六国分别事秦)。
万乘之主: 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乘”,兵车。
屈体卑辞,重币请交: 降低身份,言辞谦卑,带着丰厚的礼物请求结交。“币”,礼物。
举亡而为有,虚而为盈: 把没有说成有,把空虚说成充实。“举”,拿,把。
【原文】
文学曰:"苏秦以从显于赵,张仪以横任于秦,方此之时,非不尊贵也,然智士随而忧之,知夫不以道进者必不以道退,不以义得者必不以义亡。季、孟之权,三桓之富,不可及也,孔子为之曰'微'。为人臣,权均于君,富侔于国者,亡。故其位弥高而罪弥重,禄滋厚而罪滋多。夫行者先全己而后求名,仕者先辟害而后求禄。故香饵非不美也,龟龙闻而深藏,鸾凤见而高逝者,知其害身也。夫为乌鹊鱼鳖,食香饵而后狂飞奔走,逊头屈遰,无益于死。今有司盗秉国法,进不顾罪,卒然有急,然后车驰入趋,无益于死。所盗不足偿于臧获,妻子奔亡无处所,身在深牢,莫知恤视。方此之时,何暇得以笑乎?"
【译文】
文学说:“苏秦因合纵策略在赵国显赫,张仪凭连横战术被秦国重用,当时不是不尊贵,但明智之士随即为之忧虑,深知不凭正道获取地位的必然不会因正道失去。季氏、孟氏的权柄,三桓家族的财富,无人能及,孔子却评价说‘衰微’。作为臣子,权力与君主相当,财富与国家匹敌的,必然灭亡。所以地位越高罪孽越重,俸禄越厚罪过越多。行事者应先完善自身再求名声,为官者应先规避危害再谋俸禄。香饵不是不美味,但龟龙闻到会深藏水底,鸾凤看见便高飞远走,因为它们知道这会害及性命。那些乌鹊鱼鳖吞食香饵后疯狂逃窜,最终缩头挣扎,仍难免一死。如今官吏窃取国家权柄,行事不顾罪罚,突然遇到急变,即便驾车奔逃也无济于事。贪赃所得尚不够弥补罪责,妻儿流离失所,自身深陷牢狱无人怜悯——这种时候,哪还有资格嘲笑他人?”
【注释】
从: 同“纵”,指合纵策略。
横: 指连横策略。
季、孟之权,三桓之富: 季孙氏、孟孙氏(均为鲁国“三桓”家族之一)的权势和财富。“三桓”是鲁国三大贵族,势力极大,甚至超过国君。
微: 衰微,卑微。孔子曾批评三桓势力过大,导致鲁君衰微。
权均于君,富侔于国: 权力和君主相当,财富和国家相等。“侔”,相等。
辟害: 躲避祸害。“辟”,通“避”。
逊头屈遰: 缩着头屈身躲避。“遰”,通“逝”,离去,这里指躲避。
有司: 官吏。
臧获: 奴婢,这里引申指(因贪污而沦为)奴仆的惩罚。
【原文】
大夫曰:"文学高行,矫然若不可卷;盛节絜言,皦然若不可涅。然戍卒陈胜释挽辂,首为叛逆,自立张楚,素非有回、由处士之行,宰相列臣之位也。奋于大泽,不过旬月,而齐、鲁儒墨缙绅之徒,肆其长衣,─长衣,容衣也。─负孔氏之礼器诗、书,委质为臣。孔甲为涉博士,卒俱死陈,为天下大笑。深藏高逝者固若是也?"
【译文】
大夫说:“文学们行为高洁,倨傲得仿佛不可屈服;节操崇高言论纯洁,明亮得仿佛不可玷污。但戍卒陈胜放下车辕,首倡叛逆,自立为张楚王,他原本没有颜回、许由那样的隐士德行,也没有宰相列臣的地位。在大泽乡起义,不到一个月,齐鲁地区的儒墨学者、官员们竟穿着宽袍大袖——长衣是礼服啊——背着孔子的礼器诗书,向他称臣。孔甲担任陈涉的博士,最终一起死在陈地,被天下人耻笑。你们所说的‘深藏高逝’之人就是这样的吗?”
【注释】
矫然: 强硬的样子。
皦然: 洁白的样子。
涅: 染黑。
戍卒陈胜释挽辂: 戍边士兵陈胜放下拉车的横木(指起义)。“辂”,绑在车辕上供人拉车用的横木。
回、由: 颜回和许由。颜回是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称;许由是上古隐士。二者皆为道德高尚的典范。
长衣,容衣: 儒生的礼服,宽袍大袖。
委质为臣: 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称臣。“质”,通“贽”,见面礼。
孔甲: 孔子第八世孙,名鲋,曾任陈胜的博士。
【原文】
文学曰:"周室衰,礼乐坏,不能统理,天下诸侯交争,相灭亡,幷为六国,兵革不休,民不得宁息。秦以虎狼之心,蚕食诸侯,幷吞战国以为郡县,伐能矜功,自以为过尧、舜而羞与之同。弃仁义而尚刑罚,以为今时不师于文而决于武。赵高治狱于内,蒙恬用兵于外,百姓愁苦,同心而患秦。陈王赫然奋爪牙为天下首事,道虽凶而儒墨或干之者,以为无王之矣,道拥遏不得行,自孔子以至于兹,而秦复重禁之,故发愤于陈王也。孔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庶几成汤、文、武之功,为百姓除残去贼,岂贪禄乐位哉?"
【译文】
文学说:“周王室衰微,礼乐崩坏,不能统治天下,诸侯相互征战兼并,最终变成六国,战争不止,百姓不得安宁。秦国以虎狼之心蚕食诸侯,吞并战国设为郡县,夸耀武功,自认为超过尧舜而羞于与之并列。抛弃仁义推崇刑罚,认为当今时代不必效法文治而靠武力决断。赵高在朝内严刑峻法,蒙恬在外用兵征战,百姓愁苦同心痛恨秦国。陈胜奋起成为天下反秦先驱,虽然方式激烈但儒墨学者参与其中,是因为认为王道已绝,正道阻塞不得施行——从孔子时代至今,秦国又加重禁令,所以在陈胜这里发泄愤懑。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我将在东方复兴周道!’这几乎是期望成就商汤、周文王武王那样的功业,为百姓铲除残暴,难道是贪图禄位吗?”
【注释】
交争: 互相争战。
伐能矜功: 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功绩。“伐”、“矜”都有夸耀的意思。
赵高: 秦朝宦官,秦始皇死后独揽大权,玩弄律法。
蒙恬: 秦朝名将,率军戍边。
陈王: 陈胜,起义后自立为王,号“张楚”。
赫然: 勃然大怒的样子。
干: 求取,这里指投奔、参与。
拥遏: 阻塞。“遏”,阻止。
吾其为东周乎: 我大概能(在东方)复兴周朝的礼治吧。语出《论语》。
【原文】
大夫曰:"文学言行虽有伯夷之廉,不及柳下惠之贞,不过高瞻下视,絜言污行,觞酒豆肉,迁延相让,辞小取大,鸡廉狼吞。赵绾、王臧之等,以儒术擢为上卿,而有奸利残忍之心。主父偃以口舌取大官,窃权重,欺绐宗室,受诸侯之赂,卒皆诛死。东方朔自称辩略,消坚释石,当世无双;然省其私行,狂夫不忍为,况无东方朔之口,其余无可观者也?"
【译文】
大夫说:“文学们言行虽有伯夷的廉洁,却不及柳下惠的坚贞,不过是从高处俯视低处,言语洁净行为污秽,面对杯酒碗肉互相假意推让,实则舍小取大,像鸡啄米般廉洁却像狼吞食般贪婪。赵绾、王臧等人因儒术被提拔为上卿,却有奸诈残忍之心。主父偃靠口舌获取高官,窃取大权欺骗宗室,收受诸侯贿赂,最终都被诛杀。东方朔自诩辩才无碍,能融化坚冰击碎巨石,号称当世无双;但考察他的私下行为,连狂夫都不忍去做,何况没有东方朔的口才,其他人还有什么可取?”
【注释】
柳下惠: 春秋时鲁国大夫,以坚守原则和宽容待人著称。“贞”,正,指坚持正道。
觞酒豆肉,迁延相让: 面对一杯酒一碗肉,互相假意推让。“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辞小取大,鸡廉狼吞: (表面上)推辞小利,(实则)谋取大利;像鸡吃食一样(看似)廉洁,(却像)狼吞食一样(贪婪)。
赵绾、王臧: 汉武帝时的儒官,因推崇儒学触怒窦太后而被下狱自杀。
主父偃: 汉武帝时大臣,提出“推恩令”削弱诸侯,后因受贿被诛。
欺绐: 欺骗。“绐”,欺骗。
东方朔: 汉武帝时文人,以诙谐善辩著称。
消坚释石: 融化坚冰,溶解石头。比喻口才厉害,能解决难题。
【原文】
文学曰:"志善者忘恶,谨小者致大。俎豆之间足以观礼,闺门之内足以论行。夫服古之服,诵古之道,舍此而为非者,鲜矣。故君子时然后言,义然后取,不以道得之不居也。满而不溢,泰而不骄。故袁盎亲于景帝,秣马不过一驷;公孙弘即三公之位,家不过十乘;东方先生说听言行于武帝,而不骄溢;主父见困厄之日久矣,疾在位者不好道而富且贵,莫知恤士也,于是取饶衍之余以周穷士之急,非为私家之业也。当世嚣嚣,非患儒之鸡廉,患在位者之虎饱鸱咽,于求览无所孑遗耳。"
【译文】
文学说:“心志专注于善行的人,会忘却邪恶;在细微之事上能谨慎对待的人,能成就大业。在祭祀仪式中足以观察礼法,在内室私语里足以评判品行。穿着古人服饰,诵读古人道理,这样做还走向邪路的人太少了。所以君子在适当时机说话,符合道义才索取,不凭正道获得的不占有。充盈却不溢出,显达却不骄傲。因此袁盎被汉景帝宠信,养马不超过四匹;公孙弘官至三公,家产不超过十乘车;东方朔被汉武帝听取建言,却不骄纵;主父偃遭受困顿太久,痛恨在位者不重道义却富且贵,不知体恤士人,于是取用富余资财周济贫困士人,并非为私人家业。当今喧闹纷扰,我们不忧虑儒者的‘鸡廉’,只担忧当权者的‘虎饱鸱咽’——像老虎饱食、鸱枭吞咽般贪得无厌,搜刮时不留丝毫剩余。”
【注释】
俎豆: 古代祭祀时盛放食物的礼器,代指礼仪场合。
闺门: 内室的门,代指家庭私下的言行。
袁盎: 汉景帝时大臣,以直谏闻名,生活较为节俭。
秣马不过一驷: 喂养的马不超过四匹(古代一车四马为一驷,大夫规格)。言其节俭。
公孙弘: 汉武帝时丞相,出身贫寒,位至三公但生活节俭。
家不过十乘: 家里的财产不超过十辆兵车(的规模)。言其节俭。
东方先生: 即东方朔。
说听言行: (他的)言论、(皇帝的)听从、(他的)行为。
嚣嚣: 喧哗、吵嚷的样子。
虎饱鸱咽: 像老虎吃饱后(不再捕食)一样(假装廉洁),实则像鸱鸮(猫头鹰)吞咽食物一样(贪婪无情)。大夫用“鸡廉狼吞”批评文学,文学则用此词回击在位官僚。
于求览无所孑遗: 在搜刮索取时,不留任何剩余。“孑遗”,剩余,遗留。
《盐铁论·褒贤第十九》的主要内容是御史大夫(桑弘羊一方)与贤良文学们围绕“何为贤人”、“应以何种标准评价历史人物和当代人才”展开的一场激烈辩论。这场辩论的核心冲突在于:是应该以功业成就(事功)为评价标准,还是以道德情操(仁义)为根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