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阅读笔记 >  文章详情

《盐铁论》毁学第十八原文及翻译

豆豆   2025-04-28 19:15:22   191人已围观

【原文】

大夫曰:"夫怀枉而言正,自托于无欲而实不从,此非士之情也?昔李斯与包丘子俱事荀卿,既而李斯入秦,遂取三公,据万乘之权以制海内,切侔伊、望,名巨泰山;而包丘子不免于瓮牖蒿庐,如潦岁之蛙,口非不众也,卒死于沟壑而已。今内无以养,外无以称,贫贱而好义,虽言仁义,亦不足贵者也!"


【译文】

大夫说:“有些人内心怀着邪念却满口仁义道德,标榜自己清心寡欲实际上却做不到,这难道不是士人的真实面目吗?从前李斯和包丘子一起拜荀子为师,后来李斯到了秦国,最终当上了三公(丞相),掌握着帝王的大权控制全国,功业可与伊尹、吕望比肩,名声比泰山还高;而包丘子却免不了住在用破瓮做窗户、用蒿草盖屋顶的破房子里,就像涝灾年份的青蛙,叫声不是不响亮,最终也只能死在沟壑里罢了。如今(你们这些人)对内无法奉养父母,对外没有值得称道的功绩,身处贫贱却空谈道义,即使满口仁义,也不值得推崇啊!”


【注释】

怀枉而言正: 心里怀着邪念(枉)却说着正直的话。

自托于无欲: 自己假托(托)是清心寡欲(无欲)的人。

实不从: 实际上并不能做到(从)。

士之情: 士人的真实性情(情)。

俱事荀卿: 一起(俱)拜荀子(荀卿)为师(事)。

取三公: 当上了三公(秦代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据万乘之权: 掌握(据)帝王(万乘,指天子)的权力。

切侔伊、望: 功业切近(切)并等同(侔)于伊尹和吕望(商周开国功臣)。

名巨泰山: 名声巨大(巨)如同泰山。

瓮牖蒿庐: 用破坛子口(瓮牖)做窗户,用蒿草(蒿庐)盖屋顶的破房子。

潦岁之蛙: 涝灾年份(潦岁)的青蛙(蛙),比喻叫得响但无实际用处或处境艰难。

口非不众: 叫声(口)不是不响亮(众)。

卒死于沟壑: 最终(卒)死在沟壑(沟壑)之中。

内无以养: 对内(内)无法(无以)奉养父母(养)。

外无以称: 对外(外)没有(无以)值得称道(称)的功绩。

贫贱而好义: 身处贫贱(贫贱)却喜好(好)空谈道义(义)。

不足贵: 不值得(不足)推崇(贵)。


 【原文】

文学曰:"方李斯之相秦也,始皇任之,人臣无二,然而荀卿谓之不食,睹其罹不测之祸也。包丘子饭麻蓬藜,修道白屋之下,乐其志,安之于广厦刍豢,无赫赫之势,亦无戚戚之忧。

夫晋献垂棘,非不美也,宫之奇见之而叹,知荀息之图之也。智伯富有三晋,非不盛也,然不知襄子之谋之也。季孙之狐貉,非不丽也,而不知鲁君之患之也。故晋献以宝马钓虞、虢,襄子以城坏诱智伯。故智伯身禽于赵,而虞、虢卒幷于晋,以其务得不顾其后,贪土地而利宝马也。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之在位者,见利不虞害,贪得不顾耻,以利易身,以财易死。无仁义之德,而有富贵之禄,若蹈坎阱,食于悬门之下,此李斯之所以伏五刑也。南方有鸟名鹓鶵,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飞过泰山,泰山之鸱,俛啄腐鼠,仰见鹓雏而吓。今公卿以其富贵笑儒者为之常行,得无若泰山鸱吓鹓鶵乎?"


【译文】

文学说:“当李斯做秦国丞相的时候,秦始皇信任他,群臣中没有第二个人能比得上。然而荀子却预言他不肯吃秦国的东西(意指李斯将遭祸),就是预见到他会遭遇无法预料的灾祸啊。包丘子吃着粗劣的麻籽蓬蒿野菜(饭麻蓬藜),在简陋的房屋(白屋)下修养道德,安乐于自己的志向,即使给他高楼大厦和精美的肉食(广厦刍豢),他也会安然处之。他没有显赫的权势,但也没有忧愁烦恼。

晋献公的垂棘美玉,不是不美,宫之奇看到它就叹息,因为他知道荀息要用它来算计虞国。智伯拥有三晋的财富,不是不盛大,然而他不知道赵襄子在谋划对付他。季孙氏的狐貉皮衣,不是不华丽,但他不知道鲁国国君(定公)正担忧他势力过大。所以晋献公用宝马钓取虞国和虢国,赵襄子用决堤淹城(城坏)来诱骗智伯。因此智伯在赵地被擒杀,虞国和虢国最终被晋国吞并,就是因为他们一心只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果,贪图土地和宝马的好处。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会有眼前的忧患。’如今在位掌权的人,只看见利益而不考虑祸害,贪求获得而不顾羞耻,用利益来交换自身(的安全),用财富来交换死亡。他们没有仁义的品德,却享受着富贵的俸禄,这就像踩在陷阱(坎阱)上,在悬挂着(可能落下)的门下(悬门)吃饭一样危险。这就是李斯最终遭受五种酷刑(伏五刑)的原因!

南方有一种鸟叫鹓鶵(凤凰),不是竹子结的果实(竹实)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醴泉)不喝。它飞过泰山,泰山上的鸱鹰(猫头鹰),正低头啄食一只腐烂的老鼠(腐鼠),抬头看见鹓鶵飞过,就发出‘吓!’的怒斥声。如今公卿大臣们凭着他们的富贵来嘲笑儒者坚守的常道(常行),难道不正像泰山的鸱鹰怒斥鹓鶵那样可笑吗?”


【注释】

方...相秦: 当(方)...担任(相)秦国丞相的时候。

人臣无二: 在臣子(人臣)中没有第二个(无二)能相比(指受宠信)。

谓之不食: 说他(李斯)不会(在秦国)吃(食)东西(意指将遭祸)。

睹其罹不测之祸: 预见到(睹)他遭受(罹)无法预料(不测)的灾祸(祸)。

饭麻蓬藜: 吃(饭)麻籽、蓬草、藜藿等粗劣食物。

修道白屋: 修养道德(修道)于贫士所住的简陋房屋(白屋)。

乐其志: 安乐于(乐)自己的志向(志)。

安之于广厦刍豢: 即使面对(于)高楼大厦(广厦)和精美的肉食(刍豢,指牛羊猪犬等家畜),也能安然处之(安之)。

赫赫之势: 显赫(赫赫)的权势(势)。

戚戚之忧: 忧愁烦恼(戚戚)的忧虑(忧)。

晋献垂棘: 晋献公的垂棘(地名)美玉。

宫之奇: 虞国贤臣。

荀息: 晋国大夫,献计假道伐虢灭虞。

智伯: 晋国权臣,被韩赵魏三家所灭。

三晋: 指原晋国分裂出的韩、赵、魏三国,此处指智伯掌控晋国大部分土地。

襄子: 赵襄子,赵国开国之君,设计灭智伯。

季孙: 季孙氏,鲁国权臣。

狐貉: 狐皮貉皮做的贵重皮衣。

鲁君: 指鲁定公,担忧季孙氏专权。

钓虞、虢: 钓取(钓)虞国和虢国(指用计谋骗取)。

以城坏诱智伯: 用决堤淹城(城坏,指赵襄子决晋阳水淹智伯军)来诱骗(诱)智伯。

身禽于赵: 自身(身)在赵地被擒(禽,通“擒”)。

幷于晋: 被吞并(幷)于晋国。

务得不顾其后: 一心追求(务)得到(得)而不考虑(顾)后果(其后)。

见利不虞害: 只看见利益(利)而不考虑(虞)祸害(害)。

贪得不顾耻: 贪求(贪)获得(得)而不顾羞耻(耻)。

以利易身: 用利益(利)来交换(易)自身(身)(的安全)。

以财易死: 用财富(财)来交换(易)死亡(死)。

蹈坎阱: 踩在(蹈)陷阱(坎阱)上。

食于悬门之下: 在悬挂着(可能落下)的门(悬门)下面吃饭(食),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伏五刑: 遭受(伏)五种酷刑(五刑,指李斯被腰斩灭族等)。

鹓鶵: 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

竹实: 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传说为凤凰食物)。

醴泉: 甘甜(醴)的泉水(泉)。

泰山之鸱: 泰山上的鸱鹰(猫头鹰)。

俛啄腐鼠: 低头(俛)啄食腐烂(腐)的老鼠(鼠)。

仰见鹓雏而吓: 抬头(仰)看见鹓鶵就发出怒斥声(吓)。

公卿: 三公九卿,泛指高官。

笑儒者为之常行: 嘲笑(笑)儒者所奉行(为之)的常规操守(常行)。

得无若...乎: 难道不就像(得无若)...吗(乎)?反问句式。


 【原文】

大夫曰:"学者所防固辞,礼者所以文鄙行也。故学以辅德,礼以文质。言思可道,行思可乐恶言不出于口,邪行不及于己。动作应礼,从容中道。故礼以行之,孙以出之。是以终日言,无口过;终身行,无冤尤。今人主张官立朝以治民,疏爵分禄以褒贤,而曰'悬门腐鼠',何辞之鄙背而悖于所闻也?"


【译文】

大夫说:“学者所讲的道理,本来(固)就是些推辞(防固辞,意指儒者常以礼义为借口推辞富贵);礼这东西,是用来修饰(文)粗鄙行为(鄙行)的。所以学问是用来辅助(辅)德行的,礼是用来修饰(文)本质(质)的。说话要想着(思)可以讲得出口(可道),行为要想着(思)能让人高兴(可乐)。不好的话(恶言)不出口(出于口),邪恶的行为(邪行)不沾身(不及于己)。一举一动(动作)要合乎(应)礼,从容不迫(从容)要符合中道(中道)。所以用礼来约束行动(行之),用谦逊(孙,通“逊”)的态度来表达(出之)。因此整天说话(终日言),没有言语过失(口过);一辈子做事(终身行),没有怨恨过错(冤尤)。如今君主设置官职、建立朝廷(张官立朝)来治理百姓(治民),分封爵位、分发俸禄(疏爵分禄)来褒奖贤能(褒贤),你们却说(而曰)这像‘悬在门上的死老鼠(悬门腐鼠)’,你们的言辞是何等的粗鄙背理(鄙背),而且与我们所听到的道理(所闻)相违背(悖)啊!”


【注释】

学者所防固辞: 学者(学者)所讲的(所防),本来(固)就是推辞(辞)(指儒者常以礼义为借口推辞富贵)。(“防”字此处较难确解,结合上下文及古注,理解为学者之言说、主张)。

礼者所以文鄙行: 礼(礼)是用来(所以)修饰(文)粗鄙(鄙)行为(行)的。

学以辅德: 学问(学)用来辅助(辅)道德(德)。

礼以文质: 礼(礼)用来修饰(文)本质(质)(指使内在本质有得体的外在表现)。

言思可道: 说话(言)要想着(思)可以(可)讲得出口(道)。

行思可乐: 行为(行)要想着(思)能让人高兴(可乐)。

恶言不出于口: 不好的话(恶言)不从(出)口中说出(于口)。

邪行不及于己: 邪恶的行为(邪行)不触及(及)自身(于己)。

动作应礼: 举动(动作)要符合(应)礼。

从容中道: 从容不迫(从容)要符合(中)中正之道(道)。

礼以行之: 用礼(礼)来约束(行)行动(之)。

孙以出之: 用谦逊(孙,通“逊”)的态度来表达(出)它(之,指言行)。

终日言,无口过: 整天(终日)说话(言),没有言语(口)过失(过)。

终身行,无冤尤: 一辈子(终身)做事(行),没有怨恨(冤)过错(尤)。

张官立朝: 设置(张)官职,建立(立)朝廷。

治民: 治理(治)百姓(民)。

疏爵分禄: 分封(疏)爵位(爵),分发(分)俸禄(禄)。

褒贤: 褒奖(褒)贤能(贤)。

悬门腐鼠: 指文学之前用来比喻权贵富贵危险的“悬门之下食”和“腐鼠”。

鄙背: 粗鄙(鄙)背理(背)。

悖于所闻: 违背(悖)于(于)我们所听到的道理(所闻)。


 【原文】

文学曰:"圣主设官以授任,能者处之;分禄以任贤,能者受之。义贵无高,义取无多。故舜受尧之天下,太公不避周之三公;苟非其人,箪食豆羹犹为赖民也。故德薄而位高,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夫泰山鸱啄腐鼠于穷泽幽谷之中,非有害于人也。今之有司,盗主财而食之于刑法之旁,不知机之是发,又以吓人,其患恶得若泰山之鸱乎?"


【译文】

文学说:“圣明的君主设置官职是用来授予(授)职责(任),有才能的人(能者)担任它(处之);分发俸禄是用来任用贤能,有才能的人接受它。符合道义(义)的尊贵(贵)不在于地位多高(无高),符合道义(义)的获取(取)不在于俸禄多少(无多)。所以舜接受尧的天下,姜太公也不推辞担任周朝的三公;但如果是不合适的人(苟非其人),即使给他一箪饭一豆羹(箪食豆羹),他也只不过是个依赖他人养活的百姓(赖民)罢了。所以品德浅薄(德薄)却地位很高(位高),能力很小(力少)却责任重大(任重),很少(鲜)能不遭殃的(及,指遭祸)。那泰山的鸱鹰在荒僻的沼泽幽深的山谷(穷泽幽谷)中啄食腐鼠,对人并没有什么害处(非有害于人也)。如今这些掌管事务的官吏(有司),盗窃(盗)君主的财富(主财),却就在刑法的边缘(刑法之旁)享用(食之)这些财富,不知道扳机(机)就要扣动了(是发),还(又)用(富贵)来吓唬人,他们的祸患(其患)哪里(恶得)只像泰山的鸱鹰那样(轻微)呢?”


【注释】

设官以授任: 设置(设)官职用来授予(授)职责(任)。

能者处之: 有才能的人(能者)担任(处)它(之,指官职)。

分禄以任贤: 分发(分)俸禄(禄)用来任用(任)贤能(贤)。

能者受之: 有才能的人(能者)接受(受)它(之,指俸禄)。

义贵无高: 符合道义(义)的尊贵(贵)不在于(无)地位高(高)。

义取无多: 符合道义(义)的获取(取)不在于(无)俸禄多(多)。

舜受尧之天下: 舜接受(受)尧禅让的天下。

太公不避周之三公: 姜太公不推辞(避)担任周朝的三公。

苟非其人: 如果(苟)不是(非)合适的人(其人)。

箪食豆羹: 一竹筐(箪)饭,一木碗(豆)羹汤,指微薄的食物。

犹为赖民: 也(犹)不过是个依赖(赖)他人养活的百姓(民)。

德薄而位高: 品德(德)浅薄(薄)却地位(位)高。

力少而任重: 能力(力)小(少)却责任(任)重。

鲜不及: 很少(鲜)能不遭殃(及,指及于祸)。

穷泽幽谷: 荒僻(穷)的沼泽(泽),幽深(幽)的山谷(谷)。

有司: 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

盗主财: 盗窃(盗)君主的(主)财富(财)。

食之于刑法之旁: 享用(食之)于(在)刑法的边缘(旁)。

不知机之是发: 不知道扳机(机)就要(是)扣动(发)了(指灾祸临头)。

又以吓人: 还(又)用(富贵)来吓唬(吓)人。

其患恶得若...乎: 他们的祸患(其患)哪里(恶得)能像(若)...那样(轻微)呢(乎)?反问句式,强调祸患远大于鸱鹰。


 【原文】

大夫曰:"司马子言:'天下穰穰,皆为利往。'赵女不择丑好,郑妪不择远近,商人不媿耻辱,戎士不爱死力,士不在亲,事君不避其难,皆为利禄也。儒、墨内贪外矜,往来游说,栖栖然亦未为得也。故尊荣者士之愿也,富贵者士之期也。方李斯在荀卿之门,阘茸与之齐轸,及其奋翼高举,龙升骥骛,过九轶二,翱翔万仞,鸿鹄华骝且同侣,况跛牂燕雀之属乎!席天下之权,御宇内之众,后车百乘,食禄万钟。而拘儒布褐不完,糟糠不饱,非甘菽藿而卑广厦,亦不能得已。虽欲吓人,其何已乎!"


【译文】

大夫说:“司马迁说过:‘天下人纷纷攘攘(穰穰),都是为了利益而奔波(皆为利往)。’赵地的女子嫁人不挑选美丑,郑地的妇人远嫁不挑选远近(远近),商人不顾羞耻耻辱(媿耻辱),士兵(戎士)不惜生命气力(爱死力),士人(士)不顾念亲人(在亲),侍奉君主(事君)不逃避危难(避其难),都是为了利益俸禄(利禄)。儒家、墨家(儒、墨)内心贪婪(内贪)外表却装得矜持(外矜),四处奔走游说(往来游说),忙碌不安(栖栖然)也未必能得到(未为得)。所以尊贵荣耀(尊荣)是士人的心愿(愿),富贵是士人的期望(期)。

当初李斯在荀子门下时,那些卑贱平庸之辈(阘茸)和他同乘一辆车(齐轸)。等到他振翅高飞(奋翼高举),像龙一样升腾、像骏马一样奔驰(龙升骥骛),超越了常人(过九轶二),翱翔在万仞高空(翱翔万仞),连鸿鹄(天鹅)、华骝(骏马)尚且和他为伴(同侣),何况那些跛脚母羊(跛牂)、燕雀之类呢!他掌握着(席)天下的权柄(权),统治着(御)四海之内的民众(宇内之众),后面跟随的车子有百辆(后车百乘),享受的俸禄有万钟(食禄万钟)。而那些拘泥的儒生(拘儒),连粗布衣服(布褐)都不完整(不完),连酒糟谷糠(糟糠)都吃不饱(不饱),他们并不是甘心(甘)吃豆叶野菜(菽藿)而轻视(卑)高楼大厦(广厦),而是他们根本得不到啊(亦不能得已)。即使他们想(吓)唬人,又有什么用(何已)呢!”


【注释】

司马子言: 司马子(指司马迁)说(言)。引文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天下穰穰: 天下人纷纷攘攘(穰穰,通“攘攘”)。

皆为利往: 都是(皆)为了利益(利)而奔波(往)。

赵女: 赵地的女子(以善歌舞著称,此处指为利远嫁)。

不择丑好: 不挑选(择)美(好)丑(丑)。

郑妪: 郑地的妇人(亦指为利远嫁)。

不择远近: 不挑选(择)远(远)近(近)。

商人不媿耻辱: 商人(商人)不顾(媿,同“愧”,此处意为不顾)羞耻(耻)和侮辱(辱)。

戎士不爱死力: 士兵(戎士)不爱惜(爱)生命(死)和气力(力)。

士不在亲: 士人(士)不顾念(在)亲人(亲)。

事君不避其难: 侍奉(事)君主(君)不逃避(避)那危难(其难)。

内贪外矜: 内心(内)贪婪(贪),外表(外)矜持(矜)。

往来游说: 到处奔走(往来)进行游说(游说)。

栖栖然: 忙碌不安的样子(栖栖然)。

未为得: 未必(未)算得上成功(为得)。

尊荣: 尊贵(尊)荣耀(荣)。

士之愿: 士人的心愿(愿)。

富贵: 富裕(富)显贵(贵)。

士之期: 士人的期望(期)。

方...在...之门: 当(方)...在...门下(求学)时。

阘茸: 卑贱平庸之辈(阘茸)。

与之齐轸: 和他(李斯)同乘(齐)一辆车(轸)。

奋翼高举: 振翅(奋翼)高飞(高举)。

龙升骥骛: 像龙一样升腾(龙升),像骏马一样奔驰(骥骛)。

过九轶二: 形容超越常人(过九轶二,具体所指说法不一,或指超越众人)。

翱翔万仞: 翱翔在万仞(仞,古代长度单位)高空。

鸿鹄: 天鹅(鸿鹄)。

华骝: 赤色骏马(华骝)。

同侣: 同伴(侣)。

跛牂: 跛脚(跛)的母羊(牂)。

席天下之权: 掌握(席)天下的权柄(权)。

御宇内之众: 统治(御)天下(宇内)的民众(众)。

后车百乘: 后面跟随的车(后车)有百辆(百乘)。

食禄万钟: 享受的俸禄(食禄)有万钟(钟,量器单位)。

拘儒: 拘泥固执的儒生(拘儒)。

布褐不完: 粗布衣服(布褐)都不完整(不完)。

糟糠不饱: 酒糟谷糠(糟糠)都吃不饱(不饱)。

非甘菽藿而卑广厦: 并非(非)甘心(甘)吃豆叶野菜(菽藿)而轻视(卑)高楼大厦(广厦)。

不能得已: 是(自己)无法得到(不能得)罢了(已)。

虽欲吓人,其何已乎: 即使(虽)想吓唬(吓)人,那(其)又有什么用(何已)呢(乎)!


 【原文】

文学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贤士徇名,贪夫死利。李斯贪其所欲,致其所恶。孙叔敖早见于未萌,三去相而不悔,非乐卑贱而恶重禄也,虑患远而避害谨也。夫郊祭之牛,养食年,衣之文绣,以入庙堂,太宰执其鸾刀,以启其毛;方此之时,愿任重而上峻阪,不可得也。商鞅困于彭池,吴起之伏王尸,愿被布褐而处穷鄙之蒿庐,不可得也。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于囹圄,车裂于云阳之市,亦愿负薪入东门,行上蔡曲街径,不可得也。苏秦、吴起以权势自杀,商鞅、李斯以尊重自灭,皆贪禄慕荣以没其身,从车百乘,曾不足以载其祸也!"


【译文】

文学说:“君子思念道德(怀德),小人思念乡土(怀土)。贤士为名节献身(徇名),贪婪的人为财利送命(死利)。李斯贪求他想要的(所欲),却招致了他所厌恶的(所恶)。孙叔敖能早早地在祸患未显露时(早见于未萌)预见(见),三次离开相位(三去相)也不后悔,并非他喜欢卑贱(乐卑贱)而厌恶(恶)丰厚的俸禄(重禄),而是他考虑祸患(虑患)深远而躲避灾祸(避害)谨慎。那郊外祭祀用的牛(郊祭之牛),喂养(养)吃食(食)一年(年),给它披上(衣之)绣着花纹的彩绸(文绣),牵入庙堂(庙堂),太宰(太宰)拿着那饰有铃铛的刀(鸾刀),来剃开(启)它的毛(毛);正当这个时候(方此之时),它即使愿意(愿)去拉重物(任重)爬陡坡(上峻阪),也做不到了(不可得也)。

商鞅在彭池被困时(指商鞅逃亡时),吴起伏在(伏)楚王尸体上(被射杀)时,即使愿意穿上粗布衣服,住在偏僻简陋的草屋里,也做不到了。李斯做秦国丞相,掌握着天下的权势,志向(志)比万乘之君(小万乘)还小(指贪恋权势);等到他被关进监狱,在云阳的街市上被车裂时,即使愿意背着柴薪走进上蔡(李斯故乡)的东门,行走在上蔡弯曲的街巷里,也做不到了。苏秦、吴起是因为权势导致自己被杀,商鞅、李斯是因为显赫的地位导致自我毁灭,他们都是因为贪图俸禄、羡慕荣华而葬送了自身,有百辆随从的车,也连装载他们的灾祸(载其祸)都不够啊!”


【注释】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君子)思念(怀)道德(德),小人(小人)思念(怀)乡土(土)。

贤士徇名: 贤能的士人(贤士)为名节献身(徇名)。

贪夫死利: 贪婪的人(贪夫)为财利送命(死利)。

贪其所欲: 贪求(贪)他所想要的(所欲)。

致其所恶: 招致(致)他所厌恶的(所恶)。

早见于未萌: 早早地(早)预见(见)于(在)祸患未显露(未萌)之时。

三去相: 三次(三)离开(去)相位(相)。

虑患远: 考虑(虑)祸患(患)深远(远)。

避害谨: 躲避(避)灾祸(害)谨慎(谨)。

郊祭之牛: 用于郊外祭祀(郊祭)的牛(牛)。

养食年: 喂养(养)吃食(食)一年(年)。

衣之文绣: 给它披上(衣之)绣着花纹(文)的彩绸(绣)。

入庙堂: 牵入(入)祭祀的庙堂(庙堂)。

太宰: 主持祭祀的官员(太宰)。

执其鸾刀: 拿着(执)那饰有铃铛(鸾)的刀(刀)。

启其毛: 剃开(启)它的毛(毛)(准备宰杀)。

方此之时: 正当(方)这个时候(此之时)。

愿任重而上峻阪: 愿意(愿)拉重物(任重)爬(上)陡坡(峻阪)。

商鞅困于彭池: 商鞅(商鞅)被困(困)于(在)彭池(地名,一说指逃亡时)。

吴起之伏王尸: 吴起(吴起)伏在(伏)楚王尸体上(被射杀)。

愿被布褐: 愿意(愿)穿上(被)粗布衣服(布褐)。

处穷鄙之蒿庐: 居住在(处)偏僻简陋(穷鄙)的草屋(蒿庐)。

席天下之势: 掌握(席)天下的权势(势)。

志小万乘: 志向(志)比万乘之君(小万乘)还小(指贪恋权位)。

囚于囹圄: 被囚禁(囚)于(在)监狱(囹圄)。

车裂: 古代酷刑,俗称五马分尸。

云阳之市: 云阳(秦地名,常为行刑处)的街市(市)。

愿负薪入东门: 愿意(愿)背着(负)柴薪(薪)进入(入)东门(东门)。

行上蔡曲街径: 行走(行)在上蔡(李斯故乡)弯曲(曲)的街巷(街径)。

以权势自杀: 因为(以)权势(权势)导致自己被杀(自杀)。

以尊重自灭: 因为(以)显赫的地位(尊重)导致自我毁灭(自灭)。

贪禄慕荣: 贪图(贪)俸禄(禄),羡慕(慕)荣华(荣)。

没其身: 葬送(没)他们自身(其身)。

从车百乘: 跟随(从)的车辆(车)有百辆(百乘)。

曾不足以载其祸: 连(曾)不足以(不足)装载(载)他们的灾祸(其祸)。(夸张说法,强调灾祸巨大)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5-08-18 23: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