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人生目标 >  文章详情

3.4、从“以他人为中心”变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豆豆   2024-12-09 23:37:00   175人已围观

虽然说价值观没有正确答案,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最好不要把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作为价值观。

比如说“想受人尊敬”的价值观。能否受人尊敬是你无法控制的,虽然可以做受人尊敬的行为,但是能否得到尊敬要看对方。除此之外,“想暴富”的价值观也是如此。付钱的是客户,这一行为当然也不受你的控制。这就和试图控制天气一样:“为什么今天下雨呢!快放晴!快放晴!”

如果你追求这样的价值观,实际上只会变得不幸。

有一项研究调查了罗切斯特大学毕业生中“制定目标的毕业生”与“制定目标后的人生满足感”之间的关系。

制定目标的毕业生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想帮助别人提升人生的同时自己获得学习成长的“目的志向型目标”的毕业生。

另一类是“成为有钱人”“想出名”等“利益志向型目标”的毕业生。

一两年后再次观察毕业生的情况时发现,抱有目的志向型目标并感觉在逐步实现这一目标的毕业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和主观上的幸福感,感到不安和失落的程度非常低。

而利益志向型目标的毕业生虽然达成了成为有钱人、受人尊敬等目标,但比起学生时代,其满足感、高自尊等积极的情感并没有增加。研究表明,他们不安、失落等消极情绪正在增强。

从这项研究中可以看出:“利益志向型的目标就算达成了也无法使人幸福,实际上还会使人变得不幸。”

●目的志向型目标

“帮助别人提升人生的同时自己获得学习成长”→幸福度

●利益志向型目标

“成为有钱人”“想出名”→不安/失落

了解这项研究的时候,我已经明白无论怎么追求金钱也不会变得幸福这个道理了。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曾有“想赚钱”“想被人尊敬”的渴望,完全没有必要否定它们。可以不把它们作为人生目的,而是作为一种动力就可以了。

具体方法是问问自己“赚到钱之后想做什么?”,即找到比有钱更想得到的东西。比如说,我曾经的价值观是“想出名”。经

过一番思考,我发现有钱后想得到的是“好奇心”。“好奇心”便成了我的价值观。

●为什么想出名?→因为想被别人追捧

●为什么想被追捧?→为了认可自己的存在

●如果被认可的话想做什么?→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只想按照自己的好奇心生活

●如果不出名就无法做到吗?→可以做到

因为能否出名这件事自己无法控制,所以这是以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但是跟随自己的好奇心生活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我并不是说要放弃成为有钱人或放弃出名。只是不能忽略其背后的真正目的。

实际上,越是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就越容易实现以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我跟随着自己的“好奇心”,不断学习并向外输出,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知名度,逐渐实现了原本以他人为中心的价值   —“想出名!”。

若是以“出名”为目的的话,估计我只会做一些看起来确实会成功的事情。其结果就是我无法按照好奇心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达到将自己的方法通过写书实现系统化的目的。但实际上,以自我为中心地生活下去,自然也会满足以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你回答了寻找价值观相关的问题之后,有没有出现自己无法控制的关键词?

如果有,对于出现的此类价值观,问一下自己,“我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达成了之后我想做什么?”,请试着考虑一下在这之后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我再举两个例子。

例子1:有钱人  --->真实的自己

>想成为有钱人

>为什么?→因为会受人尊敬

>受人尊敬之后想做什么?→别人会重视自己,会对自己很友好。

>那是为了什么?→想活出更真实的自己

>如果不变成有钱人就无法做到吗?→可以做到

例子2:有钱人   ---->学习

>想成为有钱人

>为什么?→想学驾驶直升机

>为什么?→学习新事物很开心

>如果不变成有钱人就无法做到吗?→可以做到

将以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作为目标的话,无论过多久内心都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请在这一步中明确你所追求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P0INT

将无法控制的“以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转换为可以控制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4-12-10 00: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