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天赋与目标
豆豆 2024-08-28 19:44:03 268人已围观
在上一篇挖掘天赋中,我们引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梦想。以前常听到一句话,“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是的,梦想就好像一个人的灵魂,支撑着他不断突破自我;而没有梦想的人就好像行尸走肉,被动地跟着大环境走,满足别人的要求,日复一日地完成相同的工作。
其实,每个人都有梦想,它和天赋类似,在不断重复的工作生活中被我们逐渐忘记了。我们把梦想深埋在了心中,现在是时候重新开启它了!
既然梦想和天赋都深埋在我们的心中,那它们是一回事吗?我们常说的目标和梦想又是什么关系呢?
1、聚焦梦想,射出天赋之箭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梦想、天赋、目标之间的关系,那就是梦想决定方向,目标聚焦梦想,而天赋就是射向目标的箭。
比如,我想去某个地方,这是我的梦想;目标就像导航仪,会告诉我具体位置;天赋就像汽车,把我带到目的地。
也就是说,抛开梦想,目标和天赋的意义荡然无存。就好像你拥有了导航仪和汽车,但是你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那就只能没完没了地兜圈子,还可能离自己想去的地方越来越远。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工作中都有目标,也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最后却活得非常雷同:大部分人没有自己的梦想。
而梦想会自然而然地带动天赋和目标出现。比如我很小的时候去同学家玩,看到了她妈妈写的书,那个时候我就非常羡慕她的妈妈,羡慕她妈妈可以不用上班,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表看法。我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为作家,但那份羡慕已经悄无声息地在我内心深处播下了种子。长大后我居然也成了作者,写了几本书。
如果没有那份羡慕,我想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
而我们的人生充斥着“成绩”“目标”“绩效”等词语,很少有人提及“梦想”,似乎梦想就代表不切实际,或者被认为是站在金字塔尖的人才配拥有的“奢侈品”,而普通人只能乖乖地执行他人设定好的任务,为他人的梦想效力终生。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梦想,只要你敢想,就有可能实现。就好比你一定是先有了去天安门的想法,才可能去天安门;如果你从来都没有过这个想法,就很难去实现它。我人生中之前很多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后来都慢慢实现了,因为我很喜欢展望未来。遗憾的是,很多人提起自己的梦想却头脑一片空白,不是他们没有梦想,而是他们不敢去想。成年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了做梦的勇气。
2、梦想不是空想,而是人生指南针
梦想绝对不是空想,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梦想帮助我们专注,让我们聚焦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这和目标的意义还不一样,目标未必是最有价值的,只是你自己认为必须要做的。
比如有的人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早上6点起床,然后跑步、学英语、看书……表面上看十分充实,实际上很难长期坚持,因为这并非他发自内心的愿望。只是他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所以应该遵守,如果不遵守自己就是一个没毅力、不上进的人。
但梦想就不一样了,梦想是你发自内心的愿望。这个愿望是你最应该分配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在梦想面前,其他事都可以被抛到脑后,这样你的时间就不会被不重要的琐事所挤占。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接到了很多邀约,有的平台希望我在他们的平台上开设付费课程,有的社群想请我做分享,有的朋友想约我吃饭……如果我没有梦想,我很可能就会一一答应,但是当我心中一直惦记着写书这件事时,我就会把其他不那么重要的事情都推掉或者延后。这是“优先级”的概念,而梦想就是帮我排出优先级的最佳工具。
很多人惊叹我的效率怎么这么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产出这么多东西。其实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高效的人只是更会排优先级而已。
其次,梦想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方向,提升行动力。就像我在上一篇的“通过未来找到行动方向”里说的,一旦我们有了梦想,就赶紧去做,片刻都不要犹豫。比如我出版的书、我的咨询、LUXX认证、教练认证、我的课程,无一不是“想到就去做”的结果。
比如我学习个人成长教练只有几个月时间,论表现、论成绩在班里都很不起眼,但我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累积了超过100小时的教练时数,在班里位居第一;我的天赋课程开设从想到做,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天赋课程刚做了两期就计划写这本书;接下来我还要继续开设很多新的课程……
只要你敢于立刻着手去做,梦想就绝对不是空谈,并且会给你带来丰硕的成果。
最后,梦想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纠结、减少内耗。普通人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内耗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例子,明明想做一件从来没做过的事情,但是害怕自己做不好,于是不敢去做,可是不做又觉得不甘心。表面上看他什么都没有做,其实他内心已经涌现出几万个互相排斥的念头了。
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写照:充斥着焦虑、烦恼、纠结、选择、迷茫……但是又什么都没有做,时间久了一事无成。
而梦想会帮助你破除一切阻碍,坚定不移地前行。比如我前段时间感觉特别迷茫,觉得人生非常无趣,而且涌出了很多的担心,担心自己赚不到钱,担心没人买我的书,担心自己一直就这样了……但是当我通过打分法重新找到梦想时,那些担心瞬间就没有了。即便我知道写小说很难赚钱,甚至很难发表,而且我在这方面一点经验都没有,按理说我应该更担心、更焦虑才对,但是对写小说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激动已经淹没了这一切担心,我脑中只有关于这件事的想法:明天开始怎么样?找一些这方面的老师咨询一下?要不要跟几个朋友分享一下我的激动和兴奋?
发现新的梦想、进入狂喜状态后,哪里还有心思纠结和内耗呢?
3、制定目标的SMART法则
如果你想让梦想加速实现,那就要学会“目标化”你的梦想。
举个例子,你的梦想是有一套大房子。这个梦想听起来就非常模糊,越模糊就越难以实现。想象一下,这个世界有一家“梦想邮寄公司”,它收到客户的订单后就会发出相应的货物,而如果这个订单不够清晰明了,那邮寄公司就不知道应该发送什么货物给客户。
反之,如果你的梦想是在××城市的××区的××位置拥有一套××平方米,价格在××元左右的房子,那这个梦想就清晰得多了。
所以,高效、行动力强的人不仅有梦想,更知道如何将梦想制定成可行的目标。
关于制定目标,有一个很好用的工具推荐给大家。我们大都听说过SMART法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SMART这5个字母分别代表“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期限”。通过这个法则,我们就容易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目标。
什么是“具体”呢?你可以问问自己下面这个问题。
我能描述出梦想实现时的具体画面吗?
比如我以前有个同事说自己当年只是一个修理工,有一次他去一栋高档写字楼完成修理任务时,隔着玻璃看到了里面的工作人员,他当时好生羡慕,并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像他们一样,在这样的办公楼里工作,有自己的格子间和电脑。后来他报了一个培训班学习互联网技术,结果真的进了互联网公司,在类似的写字楼里工作。
所以你的梦想一定要具体,越具体越好,你可以想象梦想实现时的那个画面,当那个画面逼真到和现实难以区分的时候,“梦想邮寄公司”就会给你发货了。
那什么是“可衡量”呢?你同样可以问问自己下面这个问题。
这件事能用数字量化吗?
比如我曾经的梦想是“希望在10年内帮助100万人找到天赋梦想”,这就是一个可量化的目标。只有当你的梦想可量化时,你才能够检验梦想是否实现,才能让你的行动更加高效。
如果我的梦想是“帮助别人找到天赋”,那问题就来了:帮助一个人算实现梦想吗?梦想的实现有时间限制吗?50年后是不是也可以?
由于这样的梦想无法量化,因此难以给你的行动带来指导,你很可能想着想着就忘了。而可以量化的梦想自带行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各大公司都非常喜欢用绩效激励员工。如果老板跟大家说:“我们今年的业绩一定要比去年更好!”那就相当于没说,员工也不可能有激情有行动力,最多就是按照去年的做法再来一遍。但如果老板说:“我们今年的业绩一定要比去年翻两番!”那员工立刻就会加紧规划,思考如何才能完成这个目标。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什么是“可实现”。
我相信这件事可以完成吗?
有的人说自己的梦想是成为大明星,有的人梦想中500万元大奖,有的人希望自己成为公司高管……
梦想不是不可以有,但是你的梦想一定不要超出你的能力范围太多,导致你自己都觉得不现实
。比如成名、中大奖、晋升为高管,这些梦想不是完全靠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这里面还有运气和其他因素在左右着,因此你的梦想最好是你自己可以把控的,不用过度依赖他人或环境因素。
当然,梦想也要尽量超出自己目前的能力范围,否则就会像白开水一样让人提不起精神。我最近给自己列了很多的目标和计划,比如写新书、做新课程、完成教练进阶学习等,表面上看很充实,但我感觉每天都提不起精神。后来我才发现,因为这些事情完全在我目前的能力范围之内,没有什么挑战,所以我自然就没什么激情。
因此我建议,梦想应该是那种你很期待,一想到就非常激动,但又不是百分百能实现的事情。这样你才会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并且在实现梦想后感觉无比兴奋。就好像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一样,能打破吗?有可能!难吗?挺难的!所以我们会看到,运动员每打破一项世界纪录,都会欢欣鼓舞,因为这就是实现梦想的快乐。
那什么是“相关性”呢?
我可以把总目标拆解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吗?
一般来说可量化的目标都是可以被拆解的。比如“10年内帮100万人找到天赋梦想”可以拆解成“第一年帮助500人找到天赋梦想”。
最后看看什么是“期限”。
具体的完成期限是什么时候?拆解后的完成期限是什么时候?
目标一定要有期限,否则这个目标是没有意义的。比如“一年内瘦10斤”,就比“我要瘦10斤”这一目标更清晰,也更容易指导自己制定规划去完成。
接下来我们看看,SMART法则如何和我们的梦想结合起来,形成“梦想北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