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一定带来幸福
豆豆 2023-04-11 11:03:02 715人已围观
幸福就是满足现状。
而成功源于对现状的不满,是对现状的改造。
两者只能选一个。
有人说,人有两次生命,第二次生命始于你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的那一刻。你的第二次生命是何时开始的?又是怎样开始的?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大多数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有这种感受。他们以某种方式生活,到达了一定的人生阶段后,不得不做出巨大的改变。我就属于这类人。
我花了很多时间奋力拼搏,就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成功和社会的认可。得到之后(至少当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已经没有那么重要的时候),我意识到,身边跟我一样成功或正在奋力取得更大成功的人,似乎并没有那么幸福。我个人的经验完全符合享乐适应理论:再好的东西,我也很快就习惯了,它们无法再带给我刺激或愉快的感觉了。
于是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幸福是一种内在感受。这句话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正是由于这个结论,我开启了一场自我对话、自我完善之旅,这让我意识到,所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都是内在的,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
当然,有些事情还是必须做的,这是由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决定的,不是一个按钮就能关掉的。当你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时,这种体验会把你带回内在之旅。[7]
当我们对一个游戏尤其是回报很大的游戏逐渐上手时,一个问题就会出现——你会沉迷其中,无法停止,即使这个游戏对你来说早已过于简单。
生存和繁衍的本能驱使人们劳作,而享乐适应让我们步履不停。幸福的秘诀在于,知道何时停下劳作的脚步,开始随心去玩耍。
谁是你心目中的成功人士?
大多数人对成功人士的定义都是赢得游戏的人,无论是什么游戏。如果你是运动员,你眼中的成功人士就是顶级运动员。如果你经商,你眼中的成功人士也许就是埃隆·马斯克。
几年前,我会说我眼中的成功人士是史蒂夫·乔布斯,因为他参与推动的创新项目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方式。马克·安德森在我看来也是成功的,不是因为他最近摇身一变,成为风险投资人,而是因为他创立了卓越的网景公司。还有创造了比特币的中本聪,比特币是一项了不起的技术创造,其影响要延续至未来几十年。当然,还有埃隆·马斯克,他改变了大众对现代科技和创业可能性的认知。我认为,这些能成功实现商业化的人都是成功人士。
对现在的我来说,真正的赢家是那些已经完全退出游戏的人,甚至根本不玩游戏的人,是那些已经超越了游戏的人。这些人的内心无比强大,有极强的自控力和清醒的自我意识,他们不需要从任何人那里获得任何东西。这样的人我也认识几个,比如耶日·格雷戈雷克。他就不需要任何人为他提供任何东西。他内心平静,身体健康,无论赚的钱跟别人相比是多还是少,他的心理状态都不会受到影响。
纵观人类历史,传奇的佛陀和克里希那穆提在我看来都是成功的。我喜欢阅读与他们有关的作品。我之所以认为他们成功,是因为他们完全退出了游戏,输赢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布莱士·帕斯卡说过:“人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他不能独自安静地在一个房间里坐着。”如果你能坐上30分钟,同时保持幸福的心境,你就是成功的。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不过极少有人能做到。[6]
我认为,幸福的自然属性是平和。如果你身心宁静平和,那么你终将得到幸福。但是,平和的心境是很难获得的。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试图通过斗争找到平和。在某种程度上,创业就像打仗。当你和室友争论谁该洗碗的时候,你们也是在打仗。它们都是试图通过现阶段的挣扎换取日后的些许安全与平和。
在现实生活中,内心的平和状态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心理状态总在不断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接受并顺应现实,是获得幸福的核心技能。[8]
基本上你可以从生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但前提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而且你对这件事的渴望超过其他一切。
就个人的经验而言,我最想要的就是内心的平和。
平和是静态的幸福,幸福是动态的平和。只要愿意,你就随时可以把平和激活,使之变成幸福。但是大部分时间你想要的其实是被封印的幸福,即平和。如果你是一个内心平和的人,那么无论做什么事你都可以获得幸福的体验。
人们以为,获得平和心境的方式是解决所有的外部问题。但外部问题是无穷无尽的。
因此,获得内心平静的唯一方法是摒弃“问题”这个概念。[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