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好的心智模型
豆豆 2023-04-04 11:59:29 1042人已围观
在决策的过程中,大脑是一台根据过往记忆进行预测的机器。
在根据记忆进行预测的过程中,推理逻辑是最靠不住的:“这件事在过去发生了,因此在未来也会发生。”这种推理过于依赖特定环境,带有经验主义色彩。其实,做决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决策需要的是原则和心智模型。
目前我发现的最好的心智模型来自进化论、博弈论和查理·芒格。芒格是巴菲特的合伙人,是一位极为出色的投资大师。他有成千上万个绝佳的心智模型。另外,我还知道纳西姆·塔勒布、本杰明·富兰克林等等,他们都有出色的心智模型。我也会在自己的脑子里装满各种各样的心智模型。[4]
我把自己的推文和其他人的推文作为格言。发推文有助于我提炼所学知识的精髓,也有助于我温故而知新。大脑的空间是有限的,毕竟一个人的神经元数量是有限的,所以你可以把推文视为指针、地址或助记符,其目的是帮助你记住那些更深层次的原则。而只有将这些原则与过往的亲身经历相结合,你才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如果没有结合亲身经历,推文读起来就会像鸡汤集锦,内容精彩,一时间让人备受鼓舞。你甚至还把它们做成精美的海报,以时时激励自己。但很可能过段时间你就忘掉了,继续按部就班地生活。所谓的心智模型,其实就是有助于调取你所学知识的简单方法。[78]
进化论
我认为,现代社会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进化论来解释。有一种理论认为,文明的存在是为了解决交配权的分配问题。从纯粹的性选择角度看,人类社会精子充足,卵子稀少,所以存在分配问题。
究其根本,人类的所有发明和成就都是为了解决交配权的分配问题。人生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进化论、热力学、信息论和复杂性理论中找到解释和预测。[11]
反推法
我认为自己并没有能力找到“正确方法”。相反,我努力的方向是逐一排除不奏效的方法。我认为成功就是不犯错。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做出正确判断,而在于避免做出错误判断。[4]
复杂性理论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开始沉迷于研究复杂性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越发认识到人类知识和预测能力的局限性。复杂性理论对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个理论帮助我打造了一个系统,它可以在存在信息盲点的情况下正常运作。我相信,从本质上说,人类是无知的,是极不善于预测未来的。[4]
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和博弈论都是基础性学科。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供求关系、劳资关系、博弈论等问题,你就不可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甚至也无法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4]
忽略那些不同的声音。市场会做出决定。
委托和代理问题
在我看来,委托和代理问题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问题。如果不了解什么是委托、什么是代理,你就无法在这个世界上应对自如。如果想成功创业、成功达成交易,你就一定要研究委托和代理问题。
委托和代理问题非常容易理解。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如果你想完成一件事,那就亲自去做。如果不想完成,那就派人去做。”他的意思是,如果想把事情做好,你就必须自己去做。如果你是委托人,你就会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因为在意结果,所以你会做得很好。而如果你是代理人,你就是在为别人做事,你可能会做得很糟糕,因为你不在乎。你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委托人资产最优化。
公司规模越小,每个人越会觉得自己是委托人、是主人。越不觉得自己是代理人,工作就会做得越出色。增加所获报酬与创造价值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改变员工的认知,让他们越发觉得自己是委托人,而不仅仅是代理人。[12]
我认为,我们内心深处都知道这一点。我们会天然地被委托人这个角色吸引,内心也更贴近这个角色。但媒体和现代社会不断给大众洗脑,让大众认为社会需要代理人,代理人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代理人学识渊博,等等。这样一来,大多数人会心甘情愿地成为勤勤恳恳的代理人。[12]
复利效应
一提到复利,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金融词语。如果不懂复利是什么,那么你可以自行学习一下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从头到尾认真研读一本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你会受益匪浅。
我举个金融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复利。假设每年从1美元中获得10%的收益,那么第一年可以赚10%,最后得到1.10美元,第二年得到1.21美元,第三年得到1.33美元。收益金额会不断增加。如果以每年30%的复利利率计算,连续30年,最终得到的不是本金的10倍或20倍,而是数千倍。[10]
在智力成果领域,复利效应同样适用。一家公司现有100个用户,如果用户以每月20%的复合速率增长,公司将在短时间内累积起数百万用户。
有时候,即使是公司的创始人,也会对如此庞大的业务规模感到惊讶。[10]
基础数学
我认为,基础数学的重要性真的被低估了。如果要赚钱或者投资,你就必须学好基础数学。创业和经商不需要学习几何学、三角函数、微积分,也不需要学习其他任何复杂的数学课程,但是需要学习算法、概率学和统计学,这些分支学科都非常重要。要吃透基础数学,真正掌握加减乘除、复利计算、概率论和统计学。
黑天鹅
概率统计学有一个新的分支,这个分支是关于“尾部事件”的。黑天鹅事件是极端概率事件。这里我想重提一下纳西姆·塔勒布,我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在研究黑天鹅事件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
微积分
我们可以借助微积分了解和认识变化的速度和自然界的运作方式,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微积分的原理。微积分通过小的离散或连续事件来测量变化。进行积分运算或根据需要进行推导并不重要,因为在商业世界里你不需要这样做。
可证伪性
对那些声称“科学”站在自己一边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原则,同时也是他们理解得最不透彻的原则,就是可证伪性。如果不能做出可证伪的预测,那就不是科学。要让人们相信某个理论是真理,这个理论就应该具有预测能力,而且必须是可证伪的。[11]
我认为宏观经济学不可信,因为宏观经济学家做出的预测是不可证伪的,而可证伪性才是科学的标志。现实只有一个,所以在研究经济时,反例永远不会出现,你永远不可能在美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找到另一个完全一样的国家做相反的经济实验。[4]
如果难以抉择,那答案就是否定的
如果面临艰难选择,比如:
我应该跟这个人结婚吗?
我应该接受这份工作吗?
我应该买这栋房子吗?
我应该搬到这个城市吗?
我应该和这个人做生意吗?
如果你难以抉择,答案就是否定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充满了选择,有成千上万个选择。我们生活在一个有70亿人口的星球上,我们和互联网上的每个人都相互连接,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职业供我们选择。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选择永远不缺。
自古至今,生理上的局限决定了人类无法意识到自己到底有多少种选择。在远古时期的部落中,150个人就是运转和协作的极限了。当一个人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时,这个人可能就是你唯一的伴侣选择。
一个重大决策可能会影响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生轨迹。创业可能需要10年时间。一段恋情可能会持续5年甚至更久。搬到一个城市可能会住上10年、20年。这些决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人做不到绝对确定,但是我们一定要在非常确定的情况下再做出决定。
有时我们实在难以抉择,甚至需要列出清单,对不同选项的利弊进行对比和权衡。选择放弃吧,如果难以抉择,答案就是否定的。[10]
迎难而上
一条简单的人生经验:如果在一个艰难的决定上意见不统一,你就应该选择短期内更痛苦的道路。
如果面对两个选择,利弊各占50%,你就应该选择短期内更艰难、更痛苦的道路。
从本质上看,两条道路中的一条会带来短期痛苦,而另一条会在未来引发更长久的痛苦。为了回避矛盾,大脑会本能地选择摆脱短期痛苦。
前提条件是,两个选择利弊相当,但如果一条道路会带来短期痛苦,那么它也会带来长期收益。而根据复利效应,长期收益才是你想要的。
大脑会过分看重短期快乐,试图避免短期痛苦。
因此,你必须进行自我训练,主动迎接短期痛苦,压制回避痛苦的倾向(这种潜意识倾向非常强大)。如你所知,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收获都来自承受短期痛苦而获得的长期回报。
以运动为例。运动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我会在短期内感到痛苦。但是从长远看,我会变得更好,因为我的肌肉更发达了,身体更健康了。
当运动时,肌肉会感到酸痛或疲劳。读书也一样,读有难度的书会让大脑不堪重负,短时间内感到疲劳。但从长远看,读书会让我变得越来越聪明,因为我在持续挑战大脑处理信息的极限,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进而不断吸收新概念。
因此,一般来说,应该选择短期痛苦,以换取长期收益。
建立新的心智模型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海量阅读,多多益善。[2]
每天花一个小时阅读科学、数学和哲学类书籍,7年内,你就可能跻身少数的成功人士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