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如玩耍般的工作
豆豆 2023-03-23 10:10:43 1443人已围观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初,每个人都扮演着狩猎者或采集者的角色,自己劳动养活自己。农业社会伊始,社会等级开始形成。工业革命和工厂的出现极大地强化了社会的等级划分,因为没有人可以凭一己之力拥有或建立一家工厂。但由于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回归到每个人为自己劳动的时代。我宁愿成为一个失败的创业者,也不愿成为一个从未尝试过创业的人。因为,即使是一个失败的创业者,也拥有独立打拼的技能。[14]
地球上有70亿人。我希望有一天也会有70亿家公司。
我学会了如何赚钱,因为钱是生活必需品。当赚钱的必要性消失后,我就不再关心钱的问题了。至少对我个人来说,工作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当然,赚钱也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但跟赚钱相比,我对解决问题更感兴趣。
任何终极目标被实现后,都会有新的目标出现,这个新的目标又会带来下一个新的目标。生活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游戏组成的。一个人不断成长,从小到大玩上学游戏,玩社交游戏,玩赚钱游戏,玩地位游戏。至少对我而言,这些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游戏,只是游戏的影响愈加深远。既然看透了游戏这一本质,结果就不那么重要了。
看透游戏,就会厌倦游戏。我已经到了厌倦游戏的阶段。我认为没有什么终极目标或目的。我只是遵从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过好每一天。我是真的只活在当下。
我不想无休止地追求更多享乐。[1]其实,生命中最宝贵的是自由。你不想再为钱而烦恼,对吧?我觉得这很好。不管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还是通过拼命赚钱,一旦摆脱了金钱问题的困扰,你就可以退休了。我说的“退休”不是说到了65岁,在养老院领取退休金。我对“退休”有不一样的定义。
你对退休的定义是什么?
退休就是不再为了想象中的明天而牺牲今天。当你能活在当下,内心充盈地度过每一天时,你就达到了退休的状态。
如何达到退休状态?
第一种方法是存钱。只要存款够多,被动收入(不用动一根手指)就能满足开销。
第二种方法是把开销降为零——出家修行。
第三种方法是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完全乐在其中,有钱没钱无所谓。所以,实现退休状态有很多种方法。
避开竞争陷阱的方法就是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找到自己能做到独步天下的事情。做到最好,只因热爱。如果你真的热爱一个事物,那就追随本心,努力找到利用它满足社会真实需求的切入点,利用杠杆效应扩大规模,以个人名义担起责任。这样,在承担风险的同时,你也将获得相应的回报,拥有自己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权或股权,然后持续精进。[77]
财务自由后,你赚钱的动力下降了吗?
下降了,也没下降。说“下降”了,是因为缺钱带来的绝望感已经消失,压力变小了。
说“没下降”,是因为在现阶段,创业和赚钱于我而言更像是一门“艺术”,乐趣更多了。[74]
无论是在商业、科学还是政治领域,青史留名的总是那些艺术家。
艺术就是创造。艺术的目的和关注点在于创作本身,是因为喜好、喜欢而创作,是为了自娱、自赏而创作。试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像艺术创作那样只是以其本身为目的,而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我可以想到三个例子:毫无保留地爱,随心所欲地创造,无忧无虑地玩耍。对我来说,创业就是玩耍。我创业是因为创业本身很有趣,是因为我喜欢某个产品。[77]
我可以在三个月内创建一家新企业——筹集资金、组建团队、启动业务,感觉就像玩游戏一样轻松愉快。能够从无到有打造一个东西,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享受的事情,赚钱反而成了副产品。对创业这个游戏,我越来越得心应手。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动机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创业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现在是为了把企业做到极致,使之成为精美的艺术品。有意思的是,我觉得现在反而比以前做得好多了。[74]
我决定给某个公司或项目投钱,也是因为喜欢其中的参与者。我跟他们在一起觉得很愉快,总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而且很喜欢他们的产品。如今,我会因产品没意思而放弃一些回报率很高的投资机会。
找到像玩耍一样的工作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项,我们可以且行且思,逐步向目标靠近。
年轻的我无比渴望赚钱,只要能赚钱,我就什么都愿意做。如果那时有人问我愿不愿意做污水运输的生意,我肯定会说:“好啊,我想赚钱!”万幸的是,从来没有人给过我这个机会。我很庆幸自己走上科技这条我真正喜欢的道路,这让我能够把职业和爱好结合起来,鱼和熊掌兼而得之。
我永远都在“工作”。但是,别人眼里的工作于我而言就像是玩耍。正因如此,我才确信没有人可以在我的领域与我匹敌。因为我觉得工作就是玩耍,所以我可以一天玩16个小时。如果有人想跟我竞争,那么他们肯定会输,因为他们不可能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77]
赚到多少钱会让你有安全感?
钱不是万恶之源。钱本身是无罪的,真正有害的是对钱的贪欲。从道德层面看,追求金钱并不是坏事,它跟人品没什么关系,但是,贪欲对人是有害的。
对钱的贪欲之所以有害,是因为欲望是个无底洞。贪念会一直占据你的心灵,让你无法自拔。热爱金钱,赚取金钱,本身无可厚非,但关键是赚的钱再多也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人之所以永远不会感到满足,是因为欲望这个开关一旦被打开,就不会在某个具体数字面前自动关停,正所谓欲壑难填。所以,不要以为赚到某个数额的钱,人自然就会满足了、停手了。
当然,对贪欲的惩罚也是与金钱相伴相生的。赚到钱的人只会想要更多,他们会变得敏感、多疑、偏执,害怕失去眼下拥有的一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贪欲买单。
赚钱的目的是解决财务问题,满足物质需求。我认为,摆脱金钱贪念最好的办法就是,赚了钱之后不要升级自己的生活方式。赚到钱的人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提高生活水准。假设你一次性赚到一大笔钱,而不是靠日积月累。此时你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还没来得及升级,你的金钱就会远远超出你的实际需求和欲望,这反而让你达到一种财务自由的状态。
还有一点对我有所裨益:我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我说的自由是多种多样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不想做什么就不去做的自由,不受自我情绪或外界影响的自由,等等。自由是我最珍视的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说,金钱可以买到自由,这当然很好。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金钱也会有损于我的自由,这一点我并不喜欢。[74]
任何游戏的赢家都是那些沉迷于游戏的人,即使获胜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少,他们也会继续玩下去。
我必须创办一家公司才能获得成功吗?
硅谷最成功的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做风险投资的人,因为他们非常多元化,控制着曾经是稀缺资源的东西。第二类是极为擅长识别公司发展阶段和前景的人。这些人会精准地找到下一个多宝箱或爱彼迎,在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刚刚与市场需求相衔接时加入它们。这些人拥有公司扩大规模急需的背景和专业知识,也能找到合适的引荐人。
就是那些本来在谷歌,却在脸书仅有100个员工时加入脸书,又在在线支付服务商Stripe刚发展到100人时加入Stripe的人吗?
扎克伯格在刚开始扩大公司规模时完全不知所措,他给吉姆·布雷耶(风险投资家和风投公司Accel Partners的创始人)打电话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吉姆·布雷耶说:“我认识一个非常出色的产品主管,你需要他。”这个例子说明了专业知识和引荐人的重要性。在长期风险调整的基础上进行对比,这些专业人士的经济回报往往会超过风险投资者。[30]
我在硅谷见过的最成功的人往往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实现了突破,比如被提升为副总裁、董事或首席执行官,有些人转去创业也很快就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如果年轻时没有在职务上有所突破,职业生涯后期就很难后来居上。所以,在小公司创立之初就加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此时没有那么多阻碍提前晋升的硬性条件。[76]
对刚刚开启职业生涯的人来说(甚至稍晚阶段的人也一样),最重要的资源是公司能给你带来的人脉资源。要思考一下自己会跟什么样的人共事,他们将来会如何发展。[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