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专业学习 >  文章详情

2016年MBA管理类联考综合-论证有效性分析

豆豆   2021-11-30 09:15:22   809人已围观

【原题】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述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不复存在。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

【范文】

本题论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减少使劳动力供求比例发生变化,但不一定导致劳动力供应从过剩变短缺。“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力供应人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存在概念混淆;另外,劳动力是否供过于求,不仅受到供给的影响,还会受到需求的影响。

(2)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可能仅仅是地域性的现象,不一定可以代表全国的情况。另外,2015年第二季度的情况,也可能只是一年中的阶段性现象,难以代表整个年份的情况。况且,空缺的岗位也未必是针对大学生的岗位。

(3)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不等于大学毕业生的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所以,不能由此推出“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劳动力市场”与“大学毕业生市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许由于“大学毕业生市场”的特殊性,出现“我国的大学生供大于求”的现象。

(4)受教育程度越高,未必适应能力就越强,也未必就越容易就业。因为受教育程度仅仅是影响适应能力的一种因素;另外,整体素质和适应能力也仅仅是影响就业的部分因素,就业情况还取决于其他因素的影响。

(5)其他社会群体中也有比大学生容易就业的群体,所以不能推断大学生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因为是否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不仅取决于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还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另外,即使大学生比某些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也不能得出大学生就业不难的结论。

(6)即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也不能由此推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市场需求随时变化,即使根据当年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也未必可以适应未来的变化;即使学生能够改变就业观念,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就业与自我期望不匹配,不能稳定就业;另外,妄图通过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难问题,也不可靠,因为并未考虑到创业风险以及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等因素。

(7)“实际上,一部分学生就业难”“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表明当今存在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这与大学生就业并不难的论点自相矛盾。

【练习】

《漏洞百出的论证》

上述材料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论证来推理得出大学生就业不难的这个论证,在论据,推论等诸多方面存在漏洞,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无法推理出我国由劳动力过剩变成了短缺,因为我国劳动人口的基数大,在统计区间内少345万并不会有较大的影响整体供需关系,所以作者提出的推理得不出想要的结论。

其次,由长三角的用工慌现象无法推理出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为长三角长三角经济比较发达劳动力需求比较大,他的用工慌现象无法代表全中国,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因此作者提出的推理得不出想要的结论。

再次,由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容易就业无法推理出大学生就业不难,因为第一大学生每年的毕业人数都在剧增,第二,社会目前可供大学生就业的对口岗位其实是有限的,所以在一定的阶层和岗位需求范围内他们的竞争还是很大的,所以作者提出的推理得不出想要的结论。

最后,由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去调整高校专业和就业观、鼓励创业等措施推理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不恰当,因为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级的问题,需要社会企业、高校、学生、国家等各个方面共同宏观调控综合治理才能有所效果,仅仅通过调整专业和就业观是无法达成目的的,因此作者提出的措施无法达成效果。

综上所述,作者无法通过以上论据,推理方法得出大学生就业不难的结论。

【附录】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1-11-30 09: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