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财务相关 >  文章详情

第1.1.3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等式

豆豆   2020-09-27 10:05:06   185人已围观

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 会 计要素按 照 其 性 质 分 为: 资 产、 负 债、 所 有 者 权 益、 收 入、 费 用 和 利 润, 其 中, 资 产、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收入、 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 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 一) 资产

            资产,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预期会给 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有三方面特征: ( 1 ) 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资源。 (2 )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3 ) 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 形成的。

将一项资源 确 认 为 资 产, 需 要 符 合 资 产 的 定 义, 还 应 同 时 满 足 以 下 两 个 条 件:

( 1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2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 地计量。

企业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 二) 负债

            负债,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根据负债的定义, 负债具 有 三 方 面 特 征: 

( 1) 负 债 是 企 业 承 担 的 现 时 义 务。

(2 )  负债预期 会 导 致 经 济 利 益 流 出 企 业。 

(3 )  负 债 是 由 企 业 过 去 的 交 易 或 者 事 项 形成的。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 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  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 件: 

(1 ) 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 )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 三)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 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其他综合收益、 留存收益等, 通常由股本 (或实收资本) 、 资本公积 ( 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 其他资本公积) 、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

( 四) 收入

            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具有三方面特征: 

( 1 )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 形成的。 

( 2 ) 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3 ) 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五) 费用

            费用,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具有三方面特征: 

( 1 )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 中形成的。 

(2 ) 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 3 ) 费用会导 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 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 1 )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 2 ) 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 债的增加。 

( 3 ) 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 六) 利润

            利润, 是指企业在 一 定 会 计 期 间 的 经 营 成 果。 利 润 包 括 收 入 减 去 费 用 后 的 净 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 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 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  费用、  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二、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恒等式、会计平衡公式)是表明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会计等式包括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

1.1.3、会计恒等式.png

           (1)、财务状况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里主要是静态会计要素,涉及的是资产负债表;

           (2)、经营成果等式:利润=收入-费用,这里主要是动态会计要素,涉及的是利润表;

           (3)、由(1)和(2)推导而来的综合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继续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继续分解: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关于(3)中的综合等式详细的推导来源过程请详见《会计综合等式》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0-09-27 1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