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阅读笔记 >  文章详情

第2.1节、确定产品的不可或缺性

特不靠谱   2020-08-27 10:13:52   111人已围观

第二章

好产品是增长的根本

第2.1节、确定产品的不可或缺性

        所有快速增长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无论它们的客户是谁、商业模式如何、产品类型为何、处于哪个行业或是世界哪个地区,它们的产品都广受喜爱。在用户的眼中,它们打造的产品是“不可或缺”的。

       虽然创造一个不可或缺的产品本身并不足以给公司带来爆发式增长,但是这是公司实现迅速、持续增长的基本条件。当然,打造一个不可或缺的产品并非易事。很多公司在发布新业务或者新产品的时候常常本末倒置,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试图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它们的产品,而事实上它们的产品并不招人喜欢,有时甚至并不被目标受众所接受。这是创业者最常犯也是最致命的错误之一,也是成熟的公司——甚至那些因创新力而知名的公司——在发布新产品的时候常常遇到的难题。比如谷歌眼镜和亚马逊的 Fire Phone,它们都是非常具有创新力的产品,但是并没有多少人感兴趣。又比如微软2006年11月推出的Zune媒体播放器,据称微软斥资至少2600万美元对其进行推广,但是市场反应依然十分冷淡。Zune并不是一个糟糕的产品,其实很多评论都认为它的设计比较出众,但是与已经随处可见的苹果iPod(音乐播放器)相比,它并没有什么令人惊叹之处。尽管微软不断加码进行推广,甚至在2009年推出了升级版Zune HD,但它的市场份额始终都没有超过个位数,最终微软在2011年叫停了这个项目。

      增长黑客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在确定你的产品是否不可或缺、为何不可或缺以及对谁来说不可或缺之前不要进入快节奏试验阶段,也就是说,你必须要了解你的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对哪些客户来说具备这些核心价值以及为什么。(一个例外情况是社交网络类产品,此类产品的核心价值就是用户本身。)这可能听起来再浅显不过了,但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往往需要十足的耐心,因为企业始终都面临着推动产品增长的巨大压力。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压力可能来自投资方,或者公司需要向潜在投资者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又或者公司需要创收以维持自身运营。即便是在成熟的公司,由于它们往往会给产品规定一个目标收入份额及期限,业绩增长的压力也同样沉重。而随着压力的累积,人们会越来越倾向于相信通过加大营销投入便能够获得增长。

      但事实是,无论营销和广告投入有多大,无论营销手段有多高明,我们都无法使人们爱上一个不合格的产品。如果你无法在大力推动增长之前创造或者确定产品的核心价值,那么你或许可以沉迷于一时的增长幻影,但也可能会立刻遭到市场的排斥。当然,大张旗鼓的产品发布可能在开始时吸引一些眼球,但是如果产品不具备令人惊叹的特质,即使请巨星做代言人或者斥资几百万美元打广告,都不会获得可持续的增长。

       过早追求增长会产生两个层面的机会成本。首先,你会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错误的事情上,即推广一个不受欢迎的产品。其次,当你过早追求增长的时候,你非但没法把早期客户转化为忠实粉丝,反而会令他们失望,甚至使他们变成愤怒的批判者。记住,病毒式的口碑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你实现增长腾飞,也可以令你灰飞烟灭。

        有人将增长黑客曲解为打造产品病毒性的一种方法。这确实是主要的策略之一,但是与其他的增长努力一样,它必须要在确定产品的不可或缺性之后才能被采用。脸谱网增长团队的前负责人卡马斯·帕里哈比提亚回忆说,他在启动团队的增长工作时强调:“不要给我任何关于病毒传播的产品方案,我不想听。”

        增长团队需要采取严密的方法分析用户行为,以发掘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价值。此外,增长团队需要认识到,有些时候,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功能,而是在于它是否与恰当的核心市场相契合,而这一核心市场可能和公司一开始所设想的相去甚远。

        最后,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创造了核心价值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能够正确定位核心价值。像我们这样开发并推广新产品的人常常都会以为我们知道客户会喜爱我们产品的哪一点,但事实上我们以为的往往都是错的。有时候产品真正的核心价值可能完全不同于我们最初在产品愿景中所设定的,它可能是在产品推出之后才加进去的某个功能或用户体验。无论如何,增长团队都应当找到这个核心价值。这就是本章的重点。

不宜过早开展增长攻势

      曾经增长最快的脸谱网应用之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过早过猛地开展增长攻势的反面典型。BranchOut(脸谱成立的一家职业社交网站)成立于2010年,旨在使脸谱网用户通过关联他们的工作联系人在网站上搭建一个职业网络,当时媒体盛赞它为领英的克星。这些评论家指出,如果你在脸谱网上有了自己的职业人脉网,那还要领英做什么呢?为了加速这个App的病毒式增长,团队在扎克·奥尼斯克的带领下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增长手段,即利用脸谱网的邀请功能让更多用户把App分享给他们在脸谱网上的朋友。

        当时,脸谱网允许用户向自己在这一平台上的朋友发送邀请,分享自己新安装的App。事实上,很多App都通过在脸谱网上利用这一功能获得了飞速增长,比如大受欢迎的游戏应用Farmville。但是,脸谱网的基本邀请功能只允许用户一次性向不超过50位朋友发送邀请,而BranchOut团队知道脸谱网邀请的转化率非常低。他们认为,确保病毒式增长的唯一途径就是使用户发送更多邀请。奥尼斯克说,他们为此试验了数百种方法,直到他们无意间发现了一个解决方案。团队找到的这个办法能让用户跳过50个好友邀请的上限,通过在一个经过特殊设计的窗口中反复点击“下一步”按钮,使脸谱网的邀请系统向用户建议向另外50名好友发送邀请,如此反复进行。这一策略使用户推荐量激增,BranchOut的用户数量也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从400万增加到了2500万。

        唯一的问题是,人们开始使用这个App的时候却失望地发现它并没有很大用处。很快,大批涌入的新用户又迅速地撤离了,每天流失的用户一度高达月活跃用户数的4%。人才招聘资讯媒体 ERE Media甚至将之称为网络界的“庞氏骗局”。BranchOut的创始人里克·马里尼在2012年的一次演讲中承认公司当时走错了路,太过仓促地追求获客却没有改善产品体验。“人们常常认为存在一种能够获取流量、实现病毒式增长的法宝,”他说道,“我们的教训告诉我们,有时候你能够取得暂时的病毒性增长,但是如果想要维持长期的用户增长,首先必须有个好产品。我们认识到,我们必须改进产品,吸引用户每天打开它。不能只做一个人们偶尔需要的工具,而是要打造一个社区。现在我们必须要做出这个转变。”

       但是这一转变的念头最后却变成了一厢情愿的空想。BranchOut虽然获得了近5 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但是最终也没能从一次性的病毒奇迹中跳脱出来,它的疯狂之路最后戛然而止,公司以200万美元外加一部分股份将资产出售给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人力资源公司1-Page。

       很多发力过早过猛的产品在取得了飞跃式的增长之后像BranchOut一样最终如烟火般陨灭。正如Airbnb的增长团队所言,增长团队必须始终谨记,“是爱创造了增长,而不是增长创造了爱”。而要赢得用户的喜爱,就必须创造“啊哈时刻”(AhaMoment)。

找到产品的“啊哈时刻”

           当Yelp在2016年作为上市公司获得20亿美元的估值时,它的成功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但事实上,它在创立初期增长十分乏力,因为它面对着十分强大的竞争对手——城市搜索(Citysearch)。这家公司比Yelp大得多,在2005年曾跻身美国50大网站之一,并且背后还有着庞大的母公司——媒体大亨巴里·迪勒的公司InterActiveCorp(美国互联网商业巨头)。而Yelp则是在2004年10月作为一个概念验证手段启动的,当时连脚跟都还没有站稳,甚至连创始人杰里米·斯托普尔曼都不确定Yelp究竟有没有足够的价值。后来,斯托普尔曼的团队在分析用户数据时发现,相当多的用户都在使用网站上隐藏得很深的一个功能——用户可以发布对当地商家的评论。

          团队做了一些试验,观察当把“评论”置顶并居中显示时网站访客将做何反应。在看到不错的结果之后,他们调整了商业模式,从最初向他人推荐商家的模式转变为以评论为核心的用户体验模式。但他们并没有止步于此,之后,团队又在网站上创建了旧金山湾区2000万家小商家的资料,并鼓励用户添加评论。增长就此一触即发。与此同时,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城市搜索却变得不值一提,并且在2010年被合并到了城市网络媒体(CityGridMedia)之下。

          Yelp找到了它的“啊哈时刻”。“啊哈时刻”就是产品使用户眼前一亮的时刻,是用户真正发现产品核心价值——产品为何存在、他们为何需要它以及他们能从中得到什么的时刻。换句话说,就在这个时候,用户认识到这个产品对他们来说为什么不可或缺。正是这个时刻下的体验使早期用户转变成产品的超级用户和宣传大使。对Yelp来说,这个体验就是用户能够通过网站上真实可靠的社区评论发现当地的餐馆和其他商家。

        对易贝来说,用户的“啊哈时刻”是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的手中发现并拍下独一无二的物品。对脸谱网来说,是能够马上看到家人和朋友发布的照片和状态并且跟他们分享自己的近况。对Dropbox来说,是便捷的文件分享和无限的储存空间。而优步的“啊哈时刻”正如其联合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拉尼克所说,“你点击一下手机就有一辆黑色的车来接你,谁能这么酷?能够让一辆黑色的车8分钟之内赶来接你,这绝对酷毙了”。“啊哈体验”是可持续增长的必要元素,因为有了这个体验的用户会觉得产品太棒了,让人爱不释手并忍不住跟朋友分享。

       因此,要确定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快节奏的增长黑客过程,方法很简单:问一下自己,你是否知道用户“啊哈时刻”的点在哪里?新产品通常都是为了创造一个让用户无法抗拒并且能够满足一大批用户切实需求的“啊哈体验”。有时候一切都会按计划推进,一旦人们开始使用产品,他们就会经历这个“啊哈时刻”,然后会把产品推荐给几个朋友,口碑传播便从此开始。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实现一个与众不同的“啊哈体验”并不只是提供产品然后满怀希望地等待成功降临那么简单。

       有时候,一个产品并没有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啊哈体验”,仍需要进一步的产品开发。但也有时候,产品已经具备了提供“啊哈体验”的元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更有效地引导人们发现它。人们常常是在使用一个产品一段时间之后才会真正发现它的“啊哈体验”,或者他们必须要使用了某个功能之后才会充分地体验到“啊哈时刻”。例如,推特在创立初期时一度难以维系增长,直到它通过大量的用户数据分析发现,那些很快关注了30人以上的用户比其他用户活跃度高得多,而且更有可能留下来成为长期客户。之后推特增长团队便深入挖掘为什么关注30个人会成为一个拐点。他们发现,能够持续地看到感兴趣的人发布的状态和更新正是这些人的“啊哈时刻”。而关注30个人恰恰提供了持续的更新,使推特成为这些人眼中不可或缺的服务。

       同样地,在我们曾经一起共事的网站调查公司Qualaroo,我们发现,试用调查服务的用户中收到50份或更多回复的用户在试用结束后付费订购的可能性比没有收到50份回复的用户高出两倍。在这个情况下,50份回复就是创造“啊哈时刻”的要素,能够让用户看到我们的产品如何为他们提供新的、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再来看看斯莱克(Slack)的例子,这是一个旨在取代企业电子邮件线程交流的团队群聊产品,也是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企业应用之一。数据显示,当团队成员彼此发送并接收的信息达到2 000条时,团队将斯莱克作为主要沟通工具并升级到带高级功能的付费版本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2 000这个数字似乎就是使用户深刻认识到斯莱克所提供的优于邮件的团队沟通价值的临界值。

       一个产品的“啊哈时刻”有时候可能难以确定。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发布了一个产品之后,由于增长乏力便断定产品根本不存在任何“啊哈魔力”,而事实上有些用户可能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产品。所以在确定产品是否具有令人惊叹的潜力时,关键的一步是通过挖掘用户数据与反馈,以寻找那些真正热爱你的产品的用户,然后分析这些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有哪些相似之处,从中摸索他们从产品中所获得的其他用户可能没有获得的价值。有时结果会像推特那样发现30个人的临界值,但也有时候你的发现会指向进一步的产品开发,甚至会对产品重新定位或重建。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20-08-27 10: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