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笔记 >  财务相关 >  文章详情

财务上的预提、摊销、计提

豆豆   2019-07-22 15:35:23   628人已围观

预提: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某些费用不一定当时就要支付,但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属于当期的费用应该计入当期,所以企业按期预提计入费用的金额。(预提的费用一般包括:预提租金、借款利息等)
[例]  超群公司2009年1月1日从A公司租用办公楼一幢,租期为1年,租赁费为12万元,合同规定按季(季末)支付租金,该企业办公楼房租赁费采取预提办法。  12万元的租金每月应该是10000元,合同规定按季(季末)支付租金,所以1月、2月份没有付租金但每月的租金应该是10000元,按权现发生制原则,属于当期的费用应该计入当期,所以每月预提租赁费10000元,第3个月支付一季度房租时就不用预提租金了。 

摊销: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某些费用当时就已支付,但此项费用是1年或多年负担的费用一次性全部支付给了对方,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属于当期负担的费用应该计入当期,虽然一次性支付了全部费用但不能当月全部都进成本,所以企业按期摊销费用的金额。(如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
[例]  B公司用现金购买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各种家俱(如桌、椅、柜)6万元。 企业按10个月内摊销。(家俱属于低值易耗品)  企业虽然一次性用现金支付全部货款6万元,但不能一次性全部进入购买当月的成本内,要按10个月每月应摊销6000元进入成本费用。

计提: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某些费用当时就已支付或预知要发生的费用但要下个月或以后要支付的费用,还有按规定比例计提费用,但此项费用属于当月负担的费用,就要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按月计提进入成本的费用金额。(如计提折旧 、计提工资、计提上交税金、计提福利费等) 否则就虚增了利润。这样做是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例] D公司购买了一台设备60万元(此项属于固定资产),用支票购买。使用年限是10年。没有殘值。    按规定每年计提折旧(60万/10年)6万元,虽然一次性支付了购买的设备,但此设备可以使用10年,所以不能在购买的当月把60万元全部进入成本,所以要按10年的使用年限每月计提折旧(6万/12个月)5000元,所以当月计提的折旧就是5000元。
         [例] E公司当月销售收入是10万元按规定要按3%上交税金,但按税务局的规定当月的收入应上交的税金要在下个月1号至7号前上交支付。    但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当期的费用要进入当期,虽然当月没有支付税金,但是当月的收入应上交的税金就要进入当月,所以当月就要计提税金10*3%=3000元。
         [例] F公司2009年11月份公司员工应发工资10万元,但按规定公司要在下月10号发工资。  但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当期的费用要进入当期,虽然当月应付员工的工资要下个月的10号才能支付,但已预知了这个月应发给员工10万元。所以当月就要计提工资10万元。

总结
计提是对已经发生的或本期应该发生的费用在受益期间入成本费用,如计提折旧。
预提是指对将来应支付的成本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在受益期间分配入成本费用,使得利润反映比较均衡。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帐户。
计提是基于实在的情况,比如上月人员的考勤和其他薪资资料已经有了,已经能知道本期的工资是多少了,在此基础上计提的实际的应该发生的数。可以这样理解,计提重在“计”,即有实际根据,可以计算,费用属于本期,计算出来,提在期。
预提是基于知道某种费用会发生,但不能确切发生数,但同时这个数又与现在有关联,比如,修理费用,它是因为现在使用设备而造成设备将来要修理,为体现权责发生制,故在费用实际发生前,把它预提出来,合理计入费用应承担期。重在“预”字,有理由相信它会发生,但不能确切地知道数额,无法计算,但费用应该由本期到费用实际发生期间承担,故“预先”提出来,计入相应期。

文章章节内容来自网络和知乎

分享到:

编辑发布时间:2019-07-22 1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