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什么是交易模型
豆豆 2023-11-13 14:39:49 366人已围观
前文提到的交易是指用户的主观行为,是一个单边视角的描述;
而交易模型是指产品经理发现和设计的合理机制,它能促成用户做出某种行为(即交易),且可持续(生态是平衡的)。交易模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商业模式,是多边关系平衡的利益创造和利益分配模式。
其实如果拆解“利益创造”和“利益分配”两个词语,交易模型的设计精髓就是“如何创造利益(利从何来)”及“如何分配利益(利往何去)”两个命题。这正是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两个方面(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的其中一个,即掌握现实社会中某领域的多边行为模型。这里的交易模型更多侧重的是多边平衡的利益创造和利益分配设计,这里的利益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利益,这里的交易模型,.也能用于解释一次搜索、一次通信、一次阅读、一次抖音等不涉及金钱的用户行为。
理解交易模型其实有很多有意思的切入点,比如损失厌恶、选择增加福利、激励相容。
心理学上的实验证明,人们是只想获得不想损失的,这也是人类几百万年积累下来的本能。
著名行为经济学家塞勒和他的同事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拿到价值3美元的马克杯,另外一组学生拿到3美元,他们让这些学生进行自由交易。拥有马克杯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杯子的价格高于3美元,而获得3美元的同学普遍认为马克杯的价格低于3美元。因为“你的杯子”和“杯子”对于你而言,其实是两个产品。因为一旦拥有了某个东西,再将它卖出去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损失”。
损失厌恶,指的是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所以平均来说,用户换回的物品或其他价值要大于支付代价的2.5倍,交易才能成立。
关于选择增加福利,举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人要被处死,他没有选择,只有一种死法,和他有两种可选的死法相比,那两种死法的福利还是大于一种死法的。选择增加福利,基本上是普遍适用的,至少是大于等于原有福利的(不过还需要考虑增加选择后,因选择困难而增加的交易成本)。
每一次交换,双方都是受益的。世界上之所以没有等价交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因为交换是需要交易成本的。在没有强制和欺诈的前提下,选择增加福利,交换创造价值。
你愿意放弃已获得的某个东西,大概率是为了换取当下对你而言更高的用户价值。交换创造价值,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不创造当下主观价值的交换不可能存在。
所以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产品经理这个角色。产品经理用产品促成企业和用户间的价值交换,每一次交换都会创造价值。产品经理最终要做的,是持续不断地发现市场上高于用户支付代价的用户价值,并设计合适的交易模型把它固化为产品。
劳动、分工、新技术、制度和交易都是创造价值的一些手段。交易和交换本质上是一回事,我们从上帝视角来看,双方都是在交易或者交换。但是从单方视角来看,交易的任何一方都只关心“我会付出什么,我会得到什么”。只有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他才愿意参与交换,否则他就不会执行这个交换行为(理性人还能做到根据机会成本做决策)。
赫维茨凭机制设计理论获得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提出了“激励相容”: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参与者都会按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策略行动,如果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简单地说,就是让对方干得好要比干得不好时获得更多收入,这样对方才有上进的动力。以上只是理解交易模型的几个视角示例,要深刻理解和掌握交易模型还需要学习更多,在实践中丰富认知。